著作名稱: | Lee, Y-T. (2006)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therapists as useful for working with families dealing with a dying child.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ation. (Dissert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
年度: | 2006 |
類別: |
學術專書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Lee, Y-T. (2011).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as published as a chapter in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Learning Family Therapy. In L. Metcalf (E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 practice-oriented approach.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
年度: | 2011 |
類別: |
學術專書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Jackson, S. A., Muro, J., Lee, Y-T., & DeOrnellas, K. (2008). The scared circle: Using mandalas in counselor supervision. Journal of Creativity in Mental Health, 3(3), 201-211. |
年度: | 2008 |
類別: |
期刊論文
Journal of Creativity in Mental Health
|
摘要: | In the supervisory relationship, the use of expressive arts
activities has proven to be beneficial to students. Using art materials, students
often discover new ways of understanding complex cases and grow personally.
Through the art activities, unconscious material is made conscious
and then that material is open to processing with the supervisor. This article
will describe the use of mandalas in counselor supervision. |
關鍵字: | Creativity, mandalas, counselor supervision, counselor |
著作名稱: | 反思含攝文化下的Bowen理論及其運用在華人文化中 |
年度: | 2018 |
類別: |
期刊論文
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
|
摘要: | 本研究在探索西方文化發展下的Bowen家族治療理論如何含攝到華人文化中,其中介紹Bowen家族治療理論的哲學觀及其焦慮與自我分化的基本概念。接著探討國內對Bowen理論相關研究,並根據研究後的反思,在含攝文化下對此理論提出建議。其中論及關係中的焦慮是普世的概念,但自我分化卻不是,因此在華人文化治療中應將降低焦慮為處遇的方向,並不一定著重於提升個體的自我分化程度。其次個體的分化程度,在本土文化中並不能完全推論其建立關係的運作好壞。分化程度為個體差異的參考,不是失功能的判定。重新建構本土化之自我分化量表,基於分化的理論要義,以本土化的語言建立量表問句,並建立本土分化常模,以呈現集體社會文化下個體分化程度的樣貌。最後西方個人主義下所建構之Bowen理論含攝到集體主義的華人文化中,需要再多走一里路,除了照顧好自己的焦慮外,也要照顧好他人的焦慮,特別在孝道的文化中,要協助照顧父母的情緒,以符合本土文化中孝道的倫理。最後筆者建議,家族治療理論的進展,應該開始發展以儒、釋及道三家本土文化為基礎,建構本土的家族治療理論,以符合本土文化的需求。 |
關鍵字: | Bowen家族治療理論 ; 自我分化 ; 含攝文化 ; 家族治療 ; Bowens family theory ; culture-inclusive ;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 family therapy |
著作名稱: | 國中生自傷行為現況及其與述情障礙之關聯研究-以臺灣北部國中生為例 |
年度: | 2021 |
類別: |
期刊論文
中等教育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生自傷行為之現況,並檢驗述情障礙與自傷行為間之關聯性。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立意取樣方式進行抽樣,共取得1,060名有效樣本,並施以「自傷行為量表」與「述情障礙量表」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1)自傷行為國中生占總人數百分比為40.91%,且其中偶發自傷行為占總人數百分比19.32%、反覆自傷行為占21.59%。(2)有自傷行為的國中生比起沒有自傷行為的國中生,述情障礙量表總分及難以辨識感受分量表和難以描述感受分量表總分皆顯著較高,但外化式思考分量表總分則無顯著差異。(3)述情障礙量表總分及難以辨識感覺和難以描述感覺分量表總分,皆與自傷行為頻率、反覆自傷及多重自傷方法間有顯著正相關,但外化式思考分量表則無。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以供中等教育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參考。 |
關鍵字: | 自傷行為 ; 述情障礙 ; 國中生 |
著作名稱: |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諮商倫理 |
年度: | 2020 |
類別: |
期刊論文
應用倫理評論
|
摘要: | 病人自主權利法(Patient Right to Autonomy Act, PRAA) 於 2019
年1 月6 日正式實施,該法透過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尊重病人自主決定醫療權。該法規定簽署前,需經
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並由醫療院所
評估後於預立醫療決定上核章,該決定始能生效。本文作者透過自
身於安寧醫療照護場域之工作經驗,提出國內目前實施預立醫療照
護諮商常見議題,包括:(一)華人文化下親屬意見與病人自主間
的兩難。(二)醫療委任代理人的權利與身份擬定。(三)預立醫療
照護諮商的次數與時效性。以及可能面臨的諮商倫理相關議題,
如:(一)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專業能力與相關專業知能。(二)各方
意見之權衡。(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相關資源轉介。本文作者
也建議相關單位能提供訓練、認證與服務,提供意願簽署人與其家
屬資源上的支持,使病人自主權利法能更體現其初衷與本意,減少
家庭及社會之糾紛,以及提升醫療資源使用之效能。 |
關鍵字: | 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決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諮商倫理 |
著作名稱: | 以學校為基礎的諮商輔導模式降低經歷風災青少年焦慮及創傷壓力徵狀之成效研究 |
年度: | 2014 |
類別: |
期刊論文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某諮商輔導團隊提供被安置之經歷八八風災的原住民青少年心理重建之成效。本研究之諮商輔導團隊成員包括5位領有執照的國內、外心理師、2位測驗評量專家,以及9位碩二及碩三研究生。諮商輔導模式包括以班級輔導、團體諮商、支持性團體、團康活動、個別諮商、教職員與家長諮詢及青少年家屬及教職員專題演講七項。本研究採用情境焦慮量表、特質焦慮量表及創傷壓力徵狀量表做為前、後測之評量工具。實驗組甲校國中青少年與未直接經歷風災災難的對照組之乙校國中青少年,均接受上述三量表之前、後測量。統計分析顯示,甲校國中青少年在情境焦慮之前、後測得分從46.03分降至39.40分,且達p<.05之統計顯著差異;對照組則從41.03分微升至41.53分;在特質焦慮上,實驗組從48.15分降為42.89分,且達統計p<.05之顯著差異,至於對照組則從46.09分略升至46.32分。另在創傷壓力徵狀上,實驗組之創傷壓力徵狀分數在後測時大幅降低,從42.86分降至33.29分,且達p<.05之統計顯著差異;而對照組前、後測得分則維持在29分附近,幾無變化。 |
關鍵字: | 以學校為基礎的諮商輔導模式、莫拉克颱風、創傷壓力徵狀、焦慮、學校諮商 |
著作名稱: |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提升母子關係之 研究―以新住民母親為例 |
年度: | 2014 |
類別: |
期刊論文
台灣遊戲治療學報
|
摘要: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提升新住民母親與其子女親
子關係之狀況。本研究以四位居住於台南市之新住民母親為研究參與者,且採用
Landreth 的親子遊戲治療十週模式,於團體中教導新住民母親基本的兒童中心遊戲
治療的態度與技巧,並於第三次團體後,於家中進行每週一次、每次三十分鐘,
共計七次的家中親子遊戲單元。團體結束後,研究者依循詮釋現象學方法論,透
過半結構的深度訪談以及「主題分析法」來對受訪者的主體經驗進行意義的探尋。
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母親對親子互動與教養信念覺察能力之成長、新住民母親
教養態度與行為之正向轉變、新住民母親親職效能感之增進及新住民母親及其子
女親子關係之提升。 |
關鍵字: | 新住民母親、親子遊戲治療團體、母子關係 |
著作名稱: | 陳怡君、李岳庭* (2013)。戒治所藥物濫用者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影響研究。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學報,26, 163-189。(*通訊作者)。 |
年度: | 2013 |
類別: |
期刊論文
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學報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戒治所藥物濫用者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經驗感受,及參
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戒治所藥物濫用者的意義與影響。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方
式,邀請到四位仍在戒治所接受戒治的藥物濫用者作為研究對象,採 Landtreth
和 Bratton (2006) 的親子遊戲治療十週模式,每兩週一次,一次兩小時,並於第四次團體後開始進行每次 30 分鐘的遊戲單元。本研究採用一般質性研究取向,於團體結束後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並以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歸納出三個共同主題來呈現戒治所藥物濫用者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影
響:(1) 互動初期從陌生到瞭解,逐漸感受親情;(2) 管教態度的軟化,親子關係更加親密,親情互為所需;(3) 自省缺席孩子的成長,期待重生。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提出對未來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者的建
議與省思。 |
關鍵字: | 藥物濫用者、親子遊戲治療 |
著作名稱: | 張楷翎、李岳庭*(2013)。單親母參與子遊戲治療團體對其關係改變之研究。臺灣遊戲治療學報,3, 47-65。(*通訊作者)。 |
年度: | 2013 |
類別: |
期刊論文
台灣遊戲治療學報
|
摘要: | 單親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其親子關係改變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單親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其親子關係之改變。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深度訪談收集資料及主題分析法分析資料,研究中以台南的五名單親母親為研究參與者,採用Landreth和Bratton (2006)的親子遊戲治療十週模式。第三次團體後,於家中進行每週一次、三十分鐘,共七次的家中遊戲單元。研究結果如下:
一、單親母親教養態度與行為之改變:
單親母親覺察原有教養對子女會造成負面影響,透過傾聽、觀察和思考,以瞭解其內在世界,接納且正向的態度相待,並重新定義母親角色、省思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二、單親母親親子界限之改變:
單親母親減少對子女做決定或情緒處理的干涉,以尊重、信任的方式相待。當子女陷入負面情緒時,先簡短同理,讓子女獨自處理情緒,有效減少親子間情緒干擾。
三、單親母親親子溝通之改變:
單親母親溝通態度更平等、尊重,以回應性傾聽來瞭解及反映子女想法與情緒。良好溝通帶來子女主動分享內心感受及身心狀態並提升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且有責任感的遵守規範。
四、單親母親親子情感交流之改變:
單親母親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融入子女;親子間親密感提升、距離拉近,正向感受增加,衝突事件減少。
|
關鍵字: | 單親母親、親子遊戲治療、親子關係。 |
著作名稱: | 周尚曄、李岳庭(2012)。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的維持與轉變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4), 37-54。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期刊論文
台 灣 心 理 諮 商 季 刊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的維持與轉變經驗,希冀追尋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的維持與轉變經驗,希冀追尋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的維持與轉變經驗,希冀追尋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的維持與轉變經驗,希冀追尋時期友誼自校園綿延至踏入職涯後,其所呈現的樣貌更迭及影響因素並瞭解受時期友誼自校園綿延至踏入職涯後,其所呈現的樣貌更迭及影響因素並瞭解受時期友誼自校園綿延至踏入職涯後,其所呈現的樣貌更迭及影響因素並瞭解受時期友誼自校園綿延至踏入職涯後,其所呈現的樣貌更迭及影響因素並瞭解受時期友誼自校園綿延至踏入職涯後,其所呈現的樣貌更迭及影響因素並瞭解受訪者看待與應對之方式。
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本研究採質性法進行,以深度訪談形式收集資料。經由文獻檢閱且透過四位受訪者之敘說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
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一、「時空差異產生隔閡」涯新焦點分散心力,及相個人發展減低熟稔」等三項議題,是學生時期友誼跨入職場主要發的變化。
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二、在此同時,個人會選擇如何看待與因應決定於「對方的言行態度」關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係中的良性互動氛圍」等二部分,若還能從該學生時期友誼裡得到支持肯定則應對作為將使關係導向「平和整理」;相反地,若交流中體會到冷淡、目的性明應對作為將使關係導向「平和整理」;相反地,若交流中體會到冷淡、目的性明顯,甚至產生衝突此交情便不免在實質意義上「趨於終止」。顯,甚至產生衝突此交情便不免在實質意義上「趨於終止」。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者進一步提出建議供助人工作參考。 |
關鍵字: | 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友誼關係、關係維持、關係轉變 |
著作名稱: | 李岳庭、陳怡君 (2012)。戒癮男性更生人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經驗之初探研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2, 1-23。。NSC 99‐2410‐H‐024‐018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期刊論文
台灣遊戲治療學報
|
摘要: |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戒癮男性更生人參與十週模式親子遊戲治療團體之初探研究。本研究所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七位研究參與者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方案,最後只有五位研究參與者參與最後的研究訪談。研究結果發現此族群的研究參與者需要較多的時間學習及以實務練習和影片的督導較具有學習的效果。在課程裡的遊戲單元中,追蹤及不能問問題是較困難的學習。在遊戲單元中,父親們都發現在遊戲單元中經歷他們的小孩有多麼愛他及需要他。在十周課程結束後,父親們與孩子們的關係變校正向,而且父親較會使用同理心及耐性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當爸爸與小孩的關係增進了,間接地也使夫妻的感情變得更好。而當父親與小孩關係的增進時,會促進父親想要持續戒毒的意念提升,以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 |
關鍵字: | 親子遊戲治療、父親、男性及藥物濫用者 |
著作名稱: | Liu, H-C., Keller, J. & Lee, Y-T. (2011). U.S. and Taiw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about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eative Research, 1(1), 119-147. |
年度: | 2011 |
類別: |
期刊論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eative Research
|
摘要: |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1) describe the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the U.
S. and Taiwan (TW)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 teachers regarding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DAP), (2) examine the 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four groups of teachers. A survey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Findings indicated:
(1) both the U. S. and TW kindergarten teachers highly endorsed beliefs about DAP;
(2) U. S. and TW kindergarten teachers held strong beliefs about developmentally
inappropriate practices (DIP); (3) DAP activities occurred regularly in the classrooms;
(4) developmentally inappropriate practice (DIP) activities also took place within
classrooms; yet, at a lower rates than the DAP activities; (5) the TW teachers had
higher beliefs about DAP and lower beliefs about DIP than the U. S. teachers; (6) the
U. S. teachers reported both higher DAP and DIP activities than the TW teachers; and
(7)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mplication for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
關鍵字: |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 kindergarten, teacher beliefs and |
著作名稱: | Morris, J. & Lee, Y-T. (2004). Issu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family therapy training.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26(3), 307-318. |
年度: | 2004 |
類別: |
期刊論文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
摘要: | Recent census data indicate continued groth in immigration trends as American society becomes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MFT) training programs are also experiencing a groth in the number of immigrant students. As such, issu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play a progressively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MFT training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client, trainee, and supervisor feedback concern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rapy with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rainees. Several themes emerged from the written and oral responses of participants.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
關鍵字: | language, culture, training,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
著作名稱: | 李彥慶、丁振豐、游淑華、李岳庭(2013年05月)。丈夫面對婆媳衝突之婆媳權力認知、夫妻親密情感與婆媳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2013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張貼之論文。 |
年度: | 2013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丈夫面對婆媳問題時,婆媳權力認知、夫妻親密情感對婆媳衝突因應策略之影響,以實徵性資料考驗自編之「婆媳權力認知量表」及「婆媳衝突因應策略量表」、結構模式之整體模式適配程度中及潛在變項間之路徑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已婚男性且婆媳皆健在者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數共384人。問卷資料則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17.0版及 Amos17.0版進行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統計分析。
經由研究資料分析結果,可分別從量表之建構,以及整體路徑模式考驗、結構模式比較進行說明:
一、本研究自編量表的部份,包含了「婆媳權力認知量表」、「婆媳衝突因應策略量表」。前者測量丈夫具有父子軸婆媳權力認知與夫妻軸婆媳權力認知之程度,後者測量丈夫使用積極策略、消極策略與抵制策略因應婆媳衝突之傾向。經分析後,除了婆媳權力認知量表中父子軸分量表與夫妻軸量表,婆媳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中積極策略分量表與消極策略分量表之建構效度不理想之外,其餘量表均有良好之信、效度。
二、在父子軸結構方程模式部分,經模式修正後在基本適配度、模式整體適配度和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的考驗結果在可接受的標準,顯示本研究所建構之結構模式達到適配,具有不錯的品質。在效果量方面,父子軸與夫妻親密情感、消極策略與抵制策略都有直接效果,且夫妻親密情感會影響父子軸使用抵制策略之傾向,但不具有中介之效果。
三、在夫妻軸結構方程模式部分,模式在基本適配度、模式整體適配度和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的考驗結果不佳,顯示本研究所建構之結構模式有待改良。在效果量方面,夫妻軸與消極策略有直接效果、但夫妻親密情感不會影響因應策略之使用。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以提供未來研究的參考與相關單位在實務上的應用。
|
關鍵字: | 結構方程模式、婆媳權力認知、婆媳衝突因應策略、夫妻親密情感、父子軸、 夫妻軸 |
著作名稱: | Lee, Y-C., Ting, C-F., Yu, S-H., & Lee, Y-T. (2012, Mar). A study of husband’s cognition of power relationship in the conflicts of mother- and daughter-in-law, marital intimacy, and his coping strategies.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Plano, Texas.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amine effects of husband`s cognitive of power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in-law, his marital intimacy,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conflicts between daughter- and mother-in-law.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conflicts between daughter- and mother-in-law, a hypothesized path model was propos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tilz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s on husband`s cognitive of power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in-law, marital intimacy and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conflicts. After tha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ths of latent variables in the model was examed to fit with the actual data. Moreover, the researcher also developed two scales which were cognitive of power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in-law and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conflicts between daughter- and mother-in-law.
Questionnaires were executed as the methodology in this research. There were 384 valid subjects which was chose from Taiwanese married men whose mother and wife were alive. Item Analysi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an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statistic methods were use to analized the data, and the data analyzing was runnig by SPSS17.0 and Amos17.0.
The major findings in this study were listed as follows: firstly, there were two self-developed scales. The first scale was the cognitive of power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in-law scale included the paternalistic-oriented concept of family subscale and modern equalitarian concept of family subscale. The subscal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the agreement which husband had. The second scale was the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conflicts between daughter- and mother-in-law scale included the active strategy, the negative strategy and the resistant strategy subscales. They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tendency of using strategies.
Except for the paternalistic-oriented concept of family subscale, modern equalitarian concept of family subscale, the active strategy subscale and the negative strategy subscale, the other subscales were have good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aty. Secondly, after modifying the hypothesized path model of the paternalistic-oriented concept of family, the preliminary fit criteria, the overall model fit and the fit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ypothesized path model in the research were fit. It meant the hypothesized path model had a good quality and the results of path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the paternalistic-oriented concept of family” had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marital intimacy”,” the negative strategy” and “the resistant strategy”, and “marital intimacy” had indirect effect on “the paternalistic-oriented concept of family” through “the resistant strategy”. It was no mediating effect on two variables.
Thirdly, the preliminary fit criteria, the overall model fit and the fit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ypothesized path model of modern equalitarian concept of family in the research were poor fit. It meant the hypothesized path model had a poor quality and the results of path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the modern equalitarian concept of family” had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the negative strategy”, and “marital intimacy” had no indirect effect on “the modern equalitarian concept of family” through “the coping strategy”, it was no mediating effect on two variabl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future studies.
|
關鍵字: |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gnitive of power 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 marital intimacy; coping strategies 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daughter-in-law and their mothers-in-law; the paternalistic-oriented concept of family; the modern equalitarian concept of family |
著作名稱: | Lee, Y-T., Lin, I-M., Wu, W-T., & Jennings, G. (2012, Mar). Exploring how Taiwane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express their anger.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Plano, Texas.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Taiwane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patients express their anger in couple relationship. Fourteen participa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ing 9 CAD patients and 5 healthy adults. This study use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for an anger recall task, and then the interview transcription was analyzed by content analysis with two inter-raters agreement. Different anger behaviors were counted, and T-test was utilized to compare the CAD and healthy groups’ anger behavior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expressive hospitality behavior between CAD and healthy adult groups. Howev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D group tended to use emotion-focused coping avoidance and problem-focused coping avoidance to face anger ev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healthy adult group tended to use emotion-focused coping approach and problem-focused coping approach to face anger events in couple relationship.
|
關鍵字: |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Anger |
著作名稱: | Lee, Y-T. (2010, Mar.) A study of the life adaptation of Taiwanese females married to Chinese Malaysian males
Poster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the meeting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San Antonio, Texas. |
年度: | 2010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Lee, Y-T. (2010, Mar.) The resiliency of Taiwanes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d gone through an abortion. Poster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the meeting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San Antonio, Texas. |
年度: | 2010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Lee, Y-T. (2008, Mar.)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therapists as useful for working with families dealing with a dying child. Poster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the meeting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ustin, Texas. |
年度: | 2008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Lee, Y-T. (2006, Jan) Mingling with the Masters: Writing a Family Therapy Textbook. Workshop presented with other 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meeting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ustin, Texas. |
年度: | 2006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Morris, J., Lee, Y-T., & Cheng, W-J. (2003, Jan). Issu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family therapy training. Workshop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Dallas, Texas. |
年度: | 2003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2. 蘇怡梅、李岳庭(2013年05月)。大學生對其父母離婚之歸因與復原力歷程。2013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張貼之論文。 |
年度: | 2013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大學生是如何歸因其父母離婚之原因,並且深入了解其復原力歷程是如何發展。近年來無論是因為擇偶方式改變、傳播媒體產生的影響、對婚姻目的的轉變,或者其他可能致使的因素,導致台灣離婚率的上升,甚至高居亞洲地區國家之冠,然而伴隨著不斷高漲的離婚率,需要面對親生父母離婚這類哀傷議題的孩子也逐年增加。本研究希望能藉由大學生回溯其復原力歷程,以較完整的復原力歷程來探討在此歷程中對於父母離婚的歸因、復原力歷程的經驗,以及影響其復原力歷程的重要因子為何,以上均為本研究的目的。目前並無以大學生為樣本進行較深入探討其對父母離婚之歸因研究,故將父母已離婚的大學生採納為研究的研究樣本。本研究為質性研究,將透過深度訪談來進行資料的蒐集,並藉由現象學研究的方式,探討每一位受訪者自身的經驗,並以敘事分析法撰寫文本的形式分析資料,從而能較為深入的探討大學生對於其父母離婚之歸因與復原力歷程。本研究發現,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在父母離婚時之適應歷程,且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會協助孩子的復原力歷程更順暢。
|
關鍵字: | 離婚、歸因、復原力 |
著作名稱: | 陳鳳儀、李岳庭(2013年05月)。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寂寞感之調適歷程。2013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張貼之論文。 |
年度: | 2013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女 大學 生在親密關係中,由於人際網絡疏離造成的寂寞感之 生在親密關係中,由於人際網絡疏離造成的寂寞感之 調適歷程,包含女 調適歷程,包含女 調適歷程,包含女 大學 生面對寂寞的反應,調適策略和轉變以及女大學 生面對寂寞的反應,調適策略和轉變以及女大學 生面對寂寞的反應,調適策略和轉變以及女大學 生面對寂寞的反應,調適策略和轉變以及女大學 生面對寂寞的反應,調適策略和轉變以及女大學 生面對寂寞的反應,調適策略和轉變以及女生在調適歷程中的 覺察與反思。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來尋找符合本條件生在調適歷程中的 覺察與反思。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來尋找符合本條件生在調適歷程中的 覺察與反思。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來尋找符合本條件受訪者,並邀請了兩位女大學生為談對象採用一般質性研 受訪者,並邀請了兩位女大學生為談對象採用一般質性研 受訪者,並邀請了兩位女大學生為談對象採用一般質性研 受訪者,並邀請了兩位女大學生為談對象採用一般質性研 受訪者,並邀請了兩位女大學生為談對象採用一般質性研 究取向,透過半結 究取向,透過半結 究取向,透過半結 構式的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 集。以「主題分析法」 集。以「主題分析法」 集。以「主題分析法」 集。以「主題分析法」 將受訪者在談中所 陳述 的 寂寞經驗與適應歷程等資訊, 進行統整分析寂寞經驗與適應歷程等資訊, 進行統整分析寂寞經驗與適應歷程等資訊, 進行統整分析寂寞經驗與適應歷程等資訊, 進行統整分析並歸納出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寂寞 感之調適歷程的六個主題:
一、 關係下的 秘密 。兩位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依賴男友,但受訪者 。兩位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依賴男友,但受訪者 。兩位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依賴男友,但受訪者 。兩位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依賴男友,但受訪者 。兩位女大學生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依賴男友,但受訪者 也 很清 楚在親密關係中,必須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間。 楚在親密關係中,必須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間。 楚在親密關係中,必須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間。 楚在親密關係中,必須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間。 楚在親密關係中,必須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間。 喜歡獨處的個性,也容 喜歡獨處的個性,也容 喜歡獨處的個性,也容 易陷入找不到朋友的寂寞當中。兩位 陷入找不到朋友的寂寞當中。兩位 陷入找不到朋友的寂寞當中。兩位 女大學生 在進入一個完全不熟悉的新環 境時,通常會先沉默觀察環到了後期才積極地結交朋友。
二、 你就是我的唯一。 你就是我的唯一。 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 隨著發展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 隨著發展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 隨著發展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 隨著發展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 隨著發展女大學生漸
漸的把重心往男友身上移動,許多事情 漸的把重心往男友身上移動,許多事情 漸的把重心往男友身上移動,許多事情 都以男友為優先 ,重心放在男友身上 ,重心放在男友身上 時,朋友的邀約便逐漸減少 時,朋友的邀約便逐漸減少 時,朋友的邀約便逐漸減少 。男友是世界的中心,當不能 。男友是世界的中心,當不能 。男友是世界的中心,當不能 。男友是世界的中心,當不能 在身邊陪伴時, 身邊陪伴時, 就會更加的寂寞。
三、 愛情進入,友完結 愛情進入,友完結 愛情進入,友完結 。人際網絡漸縮小, 。人際網絡漸縮小, 。人際網絡漸縮小, 人際疏離的寂寞感是時刻存 在的, 因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漸地搭不上話, 因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漸地搭不上話, 因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漸地搭不上話, 因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漸地搭不上話, 因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漸地搭不上話, 因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漸地搭不上話參與活動上更加的退 縮。 朋友在誼之間築起一道牆,覺得自己只是生活中的陪襯 朋友在誼之間築起一道牆,覺得自己只是生活中的陪襯 朋友在誼之間築起一道牆,覺得自己只是生活中的陪襯 朋友在誼之間築起一道牆,覺得自己只是生活中的陪襯 。當身邊的好 。當身邊的好 友開始在關係中設界線 ,就會出現很大的寂寞感。
四、滿載一船傷悲, 四、滿載一船傷悲, 四、滿載一船傷悲, 四、滿載一船傷悲, 在傷悲裡放歌 。面對人際疏離的寂寞 。面對人際疏離的寂寞 ,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是一種想找人互動,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僵局。然而雖在寂寞當下會立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即性的否認以及逃避,但是受訪者心中很清楚必須採取行動來改善寂寞。
五、 啟動,幸福列車 動,幸福列車 動,幸福列車 。在感受到寂寞情緒後,會先找身邊最 。在感受到寂寞情緒後,會先找身邊最 。在感受到寂寞情緒後,會先找身邊最 。在感受到寂寞情緒後,會先找身邊最 親近的人傾訴,積極 親近的人傾訴,積極 親近的人傾訴,積極 地向外擴展人際。找傾訴寂寞的同 地向外擴展人際。找傾訴寂寞的同 地向外擴展人際。找傾訴寂寞的同 時, 透過回饋 來了解自己 產生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張凱翎、李岳庭(2012年11月)。單親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其親子關係改變之研究。2012台灣遊戲治療學會年會暨多元文化脈絡之遊戲治療學術研討會,國際暨南國際大學。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單親母親參與親子遊戲治療團體對其親子關係之改變。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深度訪談收集資料及主題分析法分析資料,研究中以台南的五名單親母親為研究參與者,採用Landreth和Bratton (2006)的親子遊戲治療十週模式。第三次團體後,於家中進行每週一次、三十分鐘,共七次的家中遊戲單元。研究結果如下:
一、單親母親教養態度與行為之改變:
單親母親覺察原有教養對子女會造成負面影響,透過傾聽、觀察和思考,以瞭解其內在世界,接納且正向的態度相待,並重新定義母親角色、省思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二、單親母親親子界限之改變:
單親母親減少對子女做決定或情緒處理的干涉,以尊重、信任的方式相待。當子女陷入負面情緒時,先簡短同理,讓子女獨自處理情緒,有效減少親子間情緒干擾。
三、單親母親親子溝通之改變:
單親母親溝通態度更平等、尊重,以回應性傾聽來瞭解及反映子女想法與情緒。良好溝通帶來子女主動分享內心感受及身心狀態並提升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且有責任感的遵守規範。
四、單親母親親子情感交流之改變:
單親母親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融入子女;親子間親密感提升、距離拉近,正向感受增加,衝突事件減少。
|
關鍵字: | 單親母親、親子遊戲治療、親子關係 |
著作名稱: | 唐惠媛、劉明秋、李花環、李岳庭(2012年06月)。多角戀情者之坦承與信任修復之研究。2012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林玉旋、李岳庭(2012年06月)。成年早期男同志學生出櫃前後的親子溝通內涵。2012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南大學。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中單一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並以敘事分析法的方式,來了解成年早期男同志學生向家人出櫃前後與父母的溝通狀況有何差異,以及向家人出櫃後親子溝通內涵的改變。研究者以立意抽樣的方式,利用朋友介紹、網路或聯絡相關機構協助尋訪適合的研究參與者,期待透過研究結果能讓更多人瞭解當父母在面對家中有個同志子女時,櫃父母與同志子女在溝通互動上的行為與想法有何異同,以及出櫃前後親子溝通的內涵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研究的結果發現:
一、在同志家庭中,親子間的溝通內涵會因為子女出櫃而有所影響。親子間會因為愛與保護,而彼此接納相異的價值態度,也會因出櫃而形程家庭中的結盟關係,共同在家庭中保守同志身份的小秘密。
二、親子間的互動會因為孩子的同志身份,而能更廣泛且深入的討論同志的話題;但親子間反而也因此出現對於出櫃的態度之摩擦。
三、對於未來的規劃會納入同志未來發展的考量,包含財產的規劃、與未來伴侶的生活型態。
四、孩子出櫃後,家長會格外關心孩子的人際狀況,甚至會參與同志的集會活動,適時地瞭解孩子所處的社群狀況,也藉此瞭解同志族群。
五、異性戀家長會有對同志的刻板印象,擔心同志孩子容易得到愛滋或接觸毒品,雖然家長對同性戀的性知識認識不多,還是會願意主動找孩子談論。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7. 陳芳瑜、李岳庭、劉明秋、饒夢霞(2012年06月)。已婚懷孕女性歷經母職與在職進修碩士學位歷程之研究。2012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李岳庭、陳慶福、丁振豐、蔡麗芳、劉明秋、陳碧玲、葉千綺、鄭麗芬(2010)。以學校為基礎的風災災難青少年心理重建模式之探究。災難諮商與治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9-77 頁。國立台南大學。 |
年度: | 2010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結合班級輔導、團體諮商、支持性團體、團康活動、個別諮商、教職員及家長諮詢,青少年家屬及教職員專題演講的七種「以學校為基礎的諮商輔導模式」,協助遭遇2009年八八嚴重風災,被安置在同一縣乙中學之甲國中青少年,為期近五個月的心理重建的成效與可行性。甲國中共有3個年級,6個班,110位青少年與30位教職員;諮商輔導團隊則由某大學某諮商輔導學系的5位領有國內外諮商執照的大學教師,2位測驗評量教師,9位研究生,學校輔導主任組成。甲、乙國中青少年均接受情境焦慮、特質焦慮量表和創傷壓力徵狀量表3份量表之前、後評量,另在學期末訪談甲國中3個班級的導師和輔導主任。顯示甲、乙兩校青少年在情境焦慮、特質焦慮,和在創傷壓力徵狀的重複經驗、逃避和過度警覺上皆有顯著差異,甲國中青少年在焦慮反應及創傷壓力顯著降低。教師們亦反映青少年在風災安置及接受諮商輔導後,在情緒與生活上趨於穩定,且上課不專注的情形有明顯改善。本研究對以學校為基礎的諮商輔導服務所涉及的相關課題亦做進一步討論。 |
關鍵字: | 災難諮商、個別諮商、班級輔導、團體諮商、學校諮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