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大學專任教師基本資料
姓名黃彥文
系所教育學系
校內分機06-2133111 分機 973
EMAILp8601221@mail.nutn.edu.tw
辦公室紅樓 A309-5室
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p8601221/
專長/研究領域課程發展與設計、課程理論、課程美學探究、課程論述分析
學位畢業學校國別主修學門修業期間
學士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初等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組)1997.09-2001.06
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2005.09-2007.06
博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2008.09-2014.12
服務機關部門系所職稱服務期間
臺北市金華國小國民小學實習教師2001.07~2002.06
彰化縣立僑信國小國民小學級任代理教師2004.03~2004.07
大同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學助理2008.03~2010.06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兼任研究助理 2009.07~2012.07
財團法人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研究助理2012.07~2013.07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院 兼任研究助理2012.09~2013.11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2015.08~2016.08
亞洲大學幼教專班兼任助理教授2015.09~2016.01
亞洲大學幼教專班兼任助理教授2016.02~2016.06
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6.09~2017.01
亞洲大學幼教專班兼任助理教授2017.02~2017.06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7.02~2017.07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017.08~
國立臺南大學教務處數位影音學習組組長2018.08-
著作名稱:讓美感開始共鳴:展望台灣美感教育的未來
年度:2019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超越「物化」與「異化」 二元論 的共鳴美學 當「美」只著重於「藝術形式」的創作時, 人的「存有性」被「物化」了。 當「美」只著重「絕對真理」的闡述時, 人的「情感性」被「異化」了。 唯有回顧我們最初的「美感經驗」, 那微弱的記憶,猶存著, 心在流動的痕跡, 唯有讓人與人之間的「美感經驗」開始交流, 那像流星般劃過,一瞬間的交會, 激盪起的星空夜幕下, 燦爛的火花。 每個人的「情意」,將化為跳動的音符, 飛翔,舞動,在那旋律和同中, 共同演出 生命的「共鳴」樂章。 (黃彥文,2014)
關鍵字:
著作名稱:第四屆師資培育精進素質與精緻特色研討會論文集
年度:2019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教科書的理論太過抽象,與實務經驗脫節」以及「由教師講授的學科知識,未能提供學生主動探索與體驗學習的機會」是傳統師培課程常見的兩大問題。這些問題常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對於所學一知半解;更甚者,即使受過職前教師教育的學生,在踏入實務現場時,仍不具備身為教師該有的課程教學實踐知能。面對「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即將上路,無疑的,就當前師資培育課程思考如何促進「理論和實務銜接」是更是個急需關注的議題。回顧當前教育部在實務現場推廣「新課綱」時,有別傳統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演講,已開始利用「工作坊型態的研習」,讓現場教師在講師引導下,透過協同合作,進行實作性的專業學習。研究者不禁思考,這種結合「協同學習」與「從做中學」的「工作坊型態教學」是否也能在師培課程中運用?因此,本研究透過「工作坊型態教學」就研究者開授的「課程發展與設計」師培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同時也採用行動研究來探究透過這種「工作坊型態的教學」在師培課程的課堂實際運用上,可能遭遇的困難、限制、與新可能。
關鍵字:師資培育、工作坊、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課程發展與設計、銜接
著作名稱:教學原理:理論、實踐與專業
年度:202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面對新世代的課程實踐
年度:2016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這樣,美嗎?美感教育在臺灣
年度:2016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教師專業發展」全國學術會研討會論文集
年度:2014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基本能力」到「核心素養」─ 社會認識論的分析
年度:2019
類別: 期刊論文 教育學報
摘要:回顧台灣近年來兩波課程改革,分別訴諸「基本能力」與「核心素養」兩種觀點,各自的意涵背後涉及了不同的知識觀和意識型態。然而,植基於改革生態學的視野,這兩波課程改革的核心觀點之所以轉變,其實還涉及了歷史脈絡下知識和權力的社會結構辯證關係。值此,本研究採用Popkewitz「社會認識論」的觀點,分析「基本能力」與「核心素養」理念背後論述實踐的時空背景,繼而提出從「認識論」轉向「存有論」的論點,並描繪出課程改革的未來願景。
關鍵字:課程改革;基本能力;核心素養;社會認識論;存有論
著作名稱:霸權的轉移: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事件之論述與再製
年度:2017
類別: 期刊論文 教育學報
摘要:摘要 公民社會的論述挑戰官方處於知識論述的位置,使知識產生的過程與內容多元化。本研究以台灣教育部2014年1月17日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所引起的歷史課綱事件為例,採用批判論述分析,並以期間的報紙內容為資料,探究當時知識分子如何發展論述,在此基礎上論證社會論述如何建構合法性與合理性的觀念,從而引起公共參與。本研究發現:知識分子在論述事件的過程中,塑造官方論述為不合法與非理性,隨着論述開展,將該事件由教育議題再製為涵蓋層面更廣的社會和國族議題。這個現象展示了知識分子的論述如何塑造公共輿論,並影響教育決策,說明教育經由上層與下層溝通的實踐特徵,標示當代台灣教育進展的里程。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歷史科;批判論述分析;知識分子 Abstract This study argues that civil society challenges the official hegemony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domination of educat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discourses of intellectuals with regard to “Minor Revision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History Study” of 2014. Newspapers were analyzed us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Focusing on the discussion on the legitimacy of policy and the rationale of historical narratives of textbooks, intellectuals not only depicted this case, with its social meaning, as illegitimate and irrational, but also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to encompassing broader issues of state hegemony and Taiwan’s national identity. This resulted in the reshaping of this case as a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how social discourse influenced the official power in policymaking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mark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Taiwan. Keywords: curriculum reform;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tellectuals
關鍵字:課程改革、高中歷事科、批判論述分析、知識分子
著作名稱:書評:新教科書政治學:核心內容領域的批判性分析
年度:2016
類別: 期刊論文 教科書研究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遠距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可能與問題之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期刊論文 課程與教學季刊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自主學習在遠距教學中的可能與問題,主要以一位大學教師開設的遠距課程作為個案進行探究。研究結論包含:(一)遠距教學中自主學習的體現,有賴於教師妥善的系統性課程規劃與引導;(二)遠距教學中自主學習常面臨學生差異、方法運用、學習意義、生活實踐、以及行政支援等問題;(三)教師宜善用實踐的藝術與折衷的藝術,致力創造遠距教學中自主學習的課程實踐之更多可能。本研究也提出兩點建議:(一)對大學遠距教學授課教師的建議:回歸學習者本位的科技輔助自主學習;(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取徑連結真實生活問題的自主學習任務之行動研究。
關鍵字: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自我調整學習、自我導向學習
著作名稱:植基在地化共鳴-偏鄉地區美感教育校本課程的可能與限制之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期刊論文 課程與教學季刊
摘要:本研究旨在透過共鳴美感經驗觀點探究偏鄉學校將在地生活經驗轉化成美感教育校本課程的可能與限制。結論包含:(一)既有、共享、與創生的在地化共鳴美感經驗,都可作為偏鄉學校發展美感教育校本課程的題材來源。(二)結合既有主題課程或特殊才藝社團的課程計畫,融合戶外體驗學習與身體實作活動的課程實施,是偏鄉學校發展美感教育校本課程的變通性方案。(三)專業美感教育師資不足與課程主題容易重複,是發展美感教育校本課程可能會面臨的主要限制。建議則為:(一)跳脫既定標準,勇敢邁向釋放想像力的方法論。(二)善用課程慎思,在實踐反思中開創多元可能。(三)強化支持系統,健全不同層級課程協作機制。
關鍵字:美感教育、偏鄉學校、校本課程、在地化、共鳴美感經驗
著作名稱:師資生融合自主學習策略規劃戶外教育課程設計之個案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期刊論文 台灣教育研究期刊
摘要:自主學習是全球教育改革的趨勢,更是十二年國教課程政策的重要理念;同樣的,戶外教育也是現今校本課程的重點項目之一;因此,兩者的整合,是值得當前師資培育關注的課題。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師資生融合自主學習策略進行戶外教育課程設計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遭遇的困難,進而反思師資培育的可行性方案。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邀請任教班級的29名師資生為研究參與者,透過訪談及文件分析方式進行資料蒐集。研究結論包含:(一)當前師資生普遍能夠依據先備學習經驗,從事戶外教育的課程設計,惟自主學習策略如何融入部分,仍有賴專家指導而持續精進。(二)缺乏抽象學理概念的統整性轉化經驗以及實務現場經驗作為參照,導致師資生面臨無法真正落實課程轉化的困境。(三)師培課程方案可就活用多層化表徵經驗、規劃從事專題任務、導入在職老師協作機制、建立課程行動研究社群面向進行課程慎思。
關鍵字:自主學習、戶外教育、課程設計
著作名稱:體現「在地全球化」精神:論中小學「國際教育2.0」與「雙語課程」接軌的問題與展望
年度:2021
類別: 期刊論文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雙語教育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問題之探析
年度:2021
類別: 期刊論文 台灣教育研究期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論中小學生基本學力的培養佐藤學「學習共同體」觀點的慎思
年度:2020
類別: 期刊論文 臺灣教育雙月刊,722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偏鄉學校服務為師培大學永續社會責任:問題與展望
年度:2020
類別: 期刊論文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多學科到跨學科的課程統整─以一所 國中藝術領域的跨領域課程個案為例
年度:2019
類別: 期刊論文 台灣教育雙月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省思「為何而教」?─論「翻轉教學」的迷思與意義
年度:2018
類別: 期刊論文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台灣地區課程美學研究的現狀、問題與展望
年度:2018
類別: 期刊論文 全球教育展望
摘要:摘 要:课程美学是21世纪以来台湾地区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课程美学语言的运用、美感经验不同角度的揭示、美感经验的跨学科培育路径、课程美学的教学艺术等主题。这些研究的开展丰富了课程理论,也引导了实践领域的美学探究。但也存在课程美学内涵不清、本土化课程美学研究较少、部分课程美学用语过于抽象等问题。今后,需要紧扣美感的核心特质,进一步澄清课程美学的内涵以及在建构本土化的课程美学研究上多努力。 Abstract Since 21st century, Curriculum Aesthetic Inquiry (CAI) has become the highlighted issue in curriculum studies in Taiwan, including the top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AI language, multiple presentation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teaching art. These discussions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theories as well as evoke the emerging of aesthetic inquiries in the practical.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shortcomings of CAI, such as unclear meanings, lack of local researches, and too abstract terms for understanding. Above all, we argue, it needs to clarify the meanings and construct more local practical research cases for CAI. Keywords: Taiwan, Curriculum Aesthetic Inquiry(CAI)
關鍵字:台湾;课程美学
著作名稱:超越標準: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下之教師專業成長
年度:2016
類別: 期刊論文 教師專業研究期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探尋臺灣地區美感教育的適性課程:一個共鳴觀點的慎思
年度:2016
類別: 期刊論文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课程史研究的理论构想
年度:2013
類別: 期刊論文 全球教育展望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大陸的校本教學研究
年度:2013
類別: 期刊論文 新北市教育季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以Jump學習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可能
年度:2016
類別: 期刊論文 師友月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法國美學對Kant的重新詮釋與發展:Genette論審美關係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尋找生活的核心價值」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年度:2009
類別: 期刊論文 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超越CLIL─運用PTDL模式於國小綜合活動領域雙語教學設計之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檢視當前雙語教學的發展,Marsh、Hood和 Coyle(2010)提倡平衡內容、溝通、認知、及文化四個要素框架的CLIL模式,是常被採用的設計途徑。近年來,為了因應全球多元化與變動趨勢,Coyle和Meter(2021)更提出「多元素養教學促進更深度學習」(Pluriliteracies Teaching for Deeper Learning;PTDL)理念,呼籲透過動態、複雜、持續性的跨學科、語言、價值觀、文化、及數位化世界等多元素養的教學,及師生共構有力知識(powerful knowledge)的互動,關注多元素養的語言使用與表達,及批判性閱讀與創作複雜文本的流暢性溝通能力,以落實自主性的更深度學習,成為成功跨文化交流與負責任的全球公民。Coyle和Meyer特別闡明了:學科素養的深層強化、數位學習的科技融入、專題導向的探究實作與類化學習、及善用文化工具進行跨領域與多元文化意識理解等實踐策略。由於PTDL模式超越學科內容和語言疆界,關注與生活、生命及生涯之間的連結,並彰顯全球公民責任,與《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及《國際教育2.0》理念十分貼近;如何運用PTDL模式於雙語教學設計確實為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習領域中又以綜合活動領域較其他更具跨領域性質,與PTDL較易整合;值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運用PTDL模式於國小綜合領域CLIL雙語教學設計」之可能性及相關問題。本研究採用合作性行動研究方法,首先,由曾參與雙語教學能力進修的國小教師,參酌PTDL和CLIL理念,結合專業成長經驗及教學採用的綜合活動領域教科書及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進行單元教案設計;也由大學師培教師透過文獻梳理與相關研究後設分析建立PTDL概念參照架構。其次,採用文件分析與訪談方式,藉由架構與教案內容的交互參照,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據此探討教案轉化的符合情形、問題及後續改進方針。最後,也邀請其他學習領域及雙語教學專家,進行三角檢正,並提供建議。預期初步研究結果包含:一、先依據CLIL的4C架構初步規畫,再藉由課程慎思適性納入PTDL多元素養的實踐策略,可望成為引發更深度學習的關鍵。二、由於CLIL並無普遍性標準做法,單一教師的視野或專長也有限,教師進行PTDL多元素養的教學轉化時,常面臨沒有信心是否做對與做好的問題。 三、PTDL多元素養的雙語教學設計,有賴持續性的教學行動反思及跨領域協作社群機制的支持與回饋。
關鍵字:雙語教學、CLIL、PTDL、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設計
著作名稱:師資生融合「CLIL的4C架構」規劃「在地化課程的雙語教學設計」之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各國與多元族群之間交流變得更加頻繁,我國行政院也公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冀求讓臺灣下一代有更好的競爭力與雙語力;近年來,雙語教育教育施政主軸使得雙語師資人才培育成為重要課題,各師培大學也莫不積極致力於充實師資生的雙語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政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及《國際教育2.0》訴求取徑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善盡全球公民責任的「在地全球化」想法,也讓「在地化課程」成為師資生的學習要項。 許多學者都提醒「雙語教育」與「英語教育」並不相同,其教育目標除了外語學習,更須重視情境脈絡整合及多元文化視野的交融,並兼容學科基本知識學習,方有助於學習遷移的活用雙語於不同情境的問題解決行動中。Coyle、Hood與Marsh(2010)等人呼籲結合依據「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架構」語言表達能力,整合不同國家多元文化情境要素及語言與學科內容掌握的CLIL雙語教學理念,其著重「內容」、「溝通」、「認知」、「文化」四個變項的4C架構,也即成為許多師資培育方案推廣雙語教學設計的常見教案格式之一。 本研究認為,考量到「文化情境」的「CLIL的4C架構」除了可作為雙語教學設計的參照面向外,也相當適用於關注「文化意義」的「在地化課程」之課程設計考量;換言之,如何讓師資生融合「CLIL的雙語教學4C架構」整合「在地化課程」的學習經驗,或許也可能有助於擴展師資生「在地與全球接軌」的多元視野與專業素養。值此,本研究旨在藉由合作性行動研究方式,邀請兩名修習過「跨領域課程設計」的師資生作為共同研究參與者,結合教師鷹架引導與討論、訪談、文件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探究師資生融合「CLIL的4C架構」規劃「在地化課程的雙語教學設計」之可能性與難題為何,繼而反思未來精進與改善的方針。初步教案將邀請在職教師進行檢視與回饋,再由研究參與者共同思考如何針對建議進行持續修正,以落實行動循環精神。預期結果包含:1. 師資生在理解4C架構的前提及擁有足夠事例參考的前提下,確實能產出雙語教學的在地化課程之成果;2. 缺乏有關現場學生起點行為的實務經驗,以及4C架構資訊量龐大而容易遺忘跨領域大概念考量,為師資生進行課程設計時面臨的主要問題;3. 結合雙語教學與跨領域課程設計專家及具實務經驗現場教師等系統性資源之支持,有助於厚實師培生有關雙語課程設計的實踐經驗。
關鍵字:CLIL、雙語教學、在地化課程、課程設計
著作名稱:銜接「理論與實務」:透過「工作坊」進行「師資培育課程」教學之研究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教科書的理論太過抽象,與實務經驗脫節」以及「由教師講授的學科知識,未能提供學生主動探索與體驗學習的機會」是傳統師培課程常見的兩大問題。這些問題常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對於所學一知半解;更甚者,即使受過職前教師教育的學生,在踏入實務現場時,仍不具備身為教師該有的課程教學實踐知能。面對「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綱」即將上路,無疑的,就當前師資培育課程思考如何促進「理論和實務銜接」是更是個急需關注的議題。回顧當前教育部在實務現場推廣「新課綱」時,有別傳統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演講,已開始利用「工作坊型態的研習」,讓現場教師在講師引導下,透過協同合作,進行實作性的專業學習。研究者不禁思考,這種結合「協同學習」與「從做中學」的「工作坊型態教學」是否也能在師培課程中運用?因此,本研究透過「工作坊型態教學」就研究者開授的「課程發展與設計」師培課程進行教學實踐;同時也採用行動研究來探究透過這種「工作坊型態的教學」在師培課程的課堂實際運用上,可能遭遇的困難、限制、與新可能。 There are 2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ing “abstract theory in textbook is far from the practical” as well as ‘the disciplinary knowledge that the teacher taught exclud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se two problems not only trigger students demotivated and confused but also breed the powerless graduates who cannot do anything professional while going to the field of school. On the e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apparently, it needs to seek for possibilities to mak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chieve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fore, borrowing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uccessful promotion experience for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by teaching the practical teachers by workshop recently, “Workshop” as a kind teaching style which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the idea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ould be translated into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which I had lectured in 2018, for making efforts to make articul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the practical. In addition, I will adapt action research as method to inquiry the difficulties,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 within the teaching praxis process of teacher education
關鍵字:師培教育、工作坊、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課程發展與設計、銜接
著作名稱:探尋臺灣美感教育的適性課程:一個共鳴觀點的慎思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臺灣課程改革「知識/權力」關係之批判論述分析:以2014年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事件為例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oward resonance: A new approach of aesthetic inquiry in curriculum studies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傾聽課程的呼吸─ 取徑音樂的課堂教學研究
年度:201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Between borders of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A case study of Taiwan teachers local curriculum praxis
年度:201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Reconsidering aesthetic inquiry in curriculum studies: From Artifact back to Aesthetic Experience
年度:201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eacher leadership and the embodiment of teacher’s agency: the perspectives of version, collaboration, and reflexivity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oward the music lesson: Aesthetic inquiry of curriculum with resonating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A case study of foreign English teacher’s culture identity conflic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ize.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回顧Dewey藝術即經驗的思維─「美感」本位教師專業成長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把愛找回來─ 邁向共鳴取徑的課程美感經驗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台灣校本課程發展的微觀課程史探究─ 一個實踐社群的課程發展
年度:2010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培養師培生進行美感素養融入課程設計之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核心素養」除了強調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外,也特別關注價值和態度的重要性;而「美感素養」除了與人類價值範疇密切相關外,也涉及了情意態度;因此,「美感素養如何融入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確實是值得當前職前師資教育考量的新課題。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導修習「教學實習課程」的師培生進行「美感素養融入課程設計」,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歷程中的困難,並據此慎思師培課程的未來可能性方案。本研究採用合作性行動研究,運用文件分析、訪談、與問卷調查進行資料蒐集。研究結論包含:(一)藉由多種來源的學習鷹架,師培生確實能夠完成「美感素養融入課程設計」的初步成果。(二)缺乏過往類似的先備經驗,師培生對「課程活動的發想」及「融入時機與比例拿捏」較難掌握。(三)師培課程方案可慎思結合自主學習機制的專題導向任務,讓師資生在指導教授與在職老師的合作性指導下,透過實踐與反思以持續增能。
關鍵字:美感素養、職前師資教育、課程設計、合作性行動研究
著作名稱: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雙語教育的困境難題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年度:202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當前有關落實雙語教與政策的行政計畫或相關學理與研究陸續產出,但目前教育部採職前訓練與在職培訓雙管齊培育的雙語師資在量與質上仍是一大挑戰 (林子斌、吳巧雯,2021)。例如對非英文專長出身的現職教師,認為自己英語發音不標準,甚至講得比學生差,所以不敢貿然嘗試雙語教育。另一方面,現在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擁有B2級證照,然而「擁有英文證照的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學科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等問題,也向來備受質疑。此外,學校規模大小或是校長領導及文化氛圍等因素,也會影響教師實施雙語教學時可運用的人力物力資源。職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透過個案研究方法,選擇當前台南市國民小學中5位被學校賦予實施雙語教學工作任務的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已蒐集資料,從而探究現場教師在面對學校場域中實施雙語教學現況的困境及因應之道的想法,並結合雙語教育學理及相關研究進行辯證反思,致力於慎思爾後學校普遍推廣與落實雙語教學政策時的參考方針。研究問題包含:(一)國民小學教師面對當前學校場域實施雙語教學之困境難題的覺知情形為何?(二)國民小學教師面對當前學校場域實施雙語教學之因應策略的態度作法為何?(三)教育主管單位可以參考當前國民小學教師的背景及實務經驗,提供哪些有利協助實施雙語教學的配套措施?研究結果發現:(一)學校情境的氛圍與支持條件、學生的個別差異情形、以及雙語教學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具體作法,為國民小學教師面對當前學校場域實施雙語教學主要覺知到的困境難題。(二)雙語教師可透過參與專業成長社群的互動交流,以及考量差異化教學的適性方法,面對課程實施上的難題。(三)教育當局宜扮演好雙語師資專業成長的領導者角色,進行系統性資源整合;並同時兼顧師資雙語教學專業知能的提升與專業認同的建立。
關鍵字:雙語教育、雙語教學、CLIL
著作名稱:讓「課程」與「教學」交互具現的活動課程:一個師資培育課程教學創新之行動研究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課程領域」與「教學領域」是教育學中的核心專業學門。然而,傳統上這門專業領域在師培教育中,往往被規劃為不同的獨立科目,例如:「教學原理」、「課程發展與設計」、「教學設計與發展」…等等,卻忽略了提供學生跨領域課程統整之學習經驗。有鑑於此,基於一種「寓教學于課程」與「化課程為教學」的活動課程的理念,本研究以106學年度第二學期,研究者任教系所開授的專業分組試探課程─「課程與教學導論」的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而探究教學創新之可能、限制、與展望。
關鍵字:師資培育、課程領域、教學領域、活動課程、交互具現
著作名稱:邁向「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從「知識的統整」到「存有的統整」
年度:201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臺灣十二年國民教育的課程改革首度納入核心素養概念,訴求教育內涵除了重視知識、技能,亦要強調情意態度的課程統整與跨領域學習。換言之,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不能只著重學科知識的重新組織,強調「習得什麼知能」的學習結果,卻必須更關注「活出怎樣自己」的終生學習。對應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總綱的「學習者為中心」核心理念,本研究藉由「存有的統整」觀點進行課程慎思,探究超越九年一貫強調知識統整的課程形式,邁向素養導向課程設計之新可能:首先,課程內容應重視學習者與他者間的經驗共構。其次,課程實施應重視雙向的協同互動。最後,課程目的應重視生活實踐的意義生成
關鍵字:十二年國教課程、核心素養、課程統整、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
著作名稱:從落實觀慎思課程核心素養的實踐可能
年度:201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臺灣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改革,納入核心素概念作為課程統整與銜接的主軸,提倡全人教育的終身學習,跨領域與科際整合的運作,生活情境的實際應用,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式學習,並訴求教育內涵除了重視知識、技能之外,亦要強調情意態度的學習。本研究旨透過理論探究,透過「課程落實觀」的觀點慎思「課程核心素養」在理論和實務之間實踐之可能。研究結論包含:(一)課程內容的落實:應重視學生生命經驗意義之生成,而非教材產品之單向灌輸;(二)教學過程的落實:應重視師生間傾聽的互學關係,而單向囤積式的教育;(三)、學習評量的落實:應重視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社會實踐,而非符應他人的標準形式。
關鍵字:課程核心素養、課程實施、課程落實觀、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
著作名稱:從Nussbaum的「詩性正義」觀慎思臺灣「性別平等教育」的未來展望
年度:201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2013年間「多元成家」與2016年底的「同志婚姻」修正草案的提出,引發反對人士質疑當前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提及「異性戀霸權」、「性別光譜說」、「性解放」等概念是一種「同性戀霸權」對學生的洗腦作用;支持同婚團體人士則批判傳統持「父權思想」與「威權體制」者對異己與弱勢的壓迫,力陳「透過教育消除歧視」的必要性。此爭議除了涉及知識範疇,更涉入道德層次之社會正義議題。本研究旨在藉由Martha Nussbaum「詩性正義」觀探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如何透過「詩性想像」和「感同身受」方式消弭偏見,共同邁向正義的幸福未來。
關鍵字:性別平等教育、詩性正義、社會正義
著作名稱:從Sandel正義論思辨性別平等教育的適性課程
年度:201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2016年底「同志婚姻合法化」的社會事件引發了國內兩極衝突,反同婚團體人士,針對現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提出若干內容上的質疑;支持同婚團體的人士,則力主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與正當性。本研究旨在透過Sandel正義論觀點,配合論述分析研究途徑,針對當前有關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爭議進行思辨,並探究如何包容多元與差異,以邁向適性課程發展之可能。研究發現,性別平等教育應透過多元傾聽的課程實踐來面對差異的知識價值觀;透過批判思辨的課程實踐來揭露二元論述中的衝突;以及透過主體認同的課程實踐來尋求多元價值觀的共存。
關鍵字:社會正義、性別平等教育、適性課程
著作名稱:超越「卓越」與「均等」在教育改革中的矛盾- John Rawls與Michael Sandel正義論之間的辯證與反思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教育改革方案中「卓越」與「均等」之間的矛盾,涉及到社會正義不同觀點的考量。本文旨在透過政治自由主義學者John Rawls與社群主義學者Michael Sandel不同正義論觀點,參照教育卓越相關論述交互辯證,反思超越二元矛盾的新可能。研究發現:一、Rawls重視「排除不平等後的理性自由選擇。二、Sandel認為正義不能脫離人與人之間的歸屬責任。三、僅管兩者在「自由契約」與「群體責任」之間的著力點不同;但都一致性重視「尋求社會正義」的期許。綜合而言,「卓越」與「均等」的真正問題乃在於「分配正義」的因素,以及在於「績效」與「差異」之間的慎思。
關鍵字:教育卓越、教育均等、正義論
著作名稱:面對未來的遠距數位學習─「身體知識」課程觀的探究
年度:201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新型態的「遠距數位學習」破除了時間與空間對於學習的限制,其採用多媒體影音呈現方式,豐富了課程實施的可能。然而,某些學者質疑,這種以線上的課程教學方式,可能忽略了人類經驗的複雜性,不利於批判力及創造力之培育;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若教師能夠營造線上敘說式的對話境遇,讓科技作為身體的延伸,能使學習者能透過身體與他者交互具現,跳脫原有框架,建構出「迴響焦點」的現象與文化課程,再現世界的多元真實。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藉由「身體知識」課程觀點,探究與反思「遠距數位學習」這種新型態學習方式,是否能真正體現「科技作為身體延伸」之可能。研究焦點包含:1.學習者實際參與「遠距數位課程」的歷程中,有關「身體知識」的相關經驗感受為何;2. 教師在實施「遠距數位課程」歷程常遭遇有關「身體知識」的問題為何;以及 3.面對未來的遠距數位學習具體落實「讓身體知識交互具現」之可行性建議為何。
關鍵字:身體知識、教育科技、遠距數位學習、個案研究
著作名稱:從「基本能力」到「核心素養」─ 社會認識論的分析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回顧臺灣近年來兩波課程改革,分別訴諸「基本能力」與「核心素養」兩種觀點,其各自意涵背後,涉及了不同的知識觀與意識型態。然而,植基於改革生態學的視野,其實這兩波課程改革的核心觀點之所以轉變,其實還涉及了歷史脈絡下知識與權力的社會結構辯證關係。值此,本研究採用Popkewitz的「社會認識論」的觀點,就「基本能力」與「核心素養」理念背後論述實踐的時空背景進行分析,繼而提出從「認識論」轉向「存有論」的論點,並描繪出課程改革的未來願景。
關鍵字:課程改革、基本能力、核心素養、社會認識論、存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