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大學專任教師基本資料
學位畢業學校國別主修學門修業期間
博士德州大學美國學習、認知、教學1986-1992
服務機關部門系所職稱服務期間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副教授1992-1999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授1999~至今
著作名稱:教室劇場的劇本是誰寫的-教學藝術實踐的評析。收於黃政傑主編,教學藝術,頁251-276。台北:五南。
年度:2011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後現代的教學取向要求老師要具有藝術「即興的、流暢的、自由的、創新的、沒有規章」的特質;然而,受現代課程洗禮過的教學者能夠抖掉課程取向所著重的明確教學目標嗎?或是能卸下教師權威而讓學生思考飛揚嗎?本文透過描述一個國小低年級國語科老師嘗試以文學融入戲劇,進行國語課教學活動的片段,及描述和詮釋從現代轉移到後現代課程理念實踐過程中的細節,指出明確目標的達成與教學的藝術追求具有潛在的衝突,以及沾黏於教學社會活動上的權力關係以及其作用,對開放學生創造力的侷限。資料搜集方式包括觀察、教學錄影及訪談;所依據的資料包括教室教學活動對話語料、對話雙方的非語文訊息、訪談語料,以及文件資料;資料分析採用詮釋現象學者所建議的方式。文末指出教學藝術潛在的難處以及如何轉圜的思維。
關鍵字:
著作名稱:在教室對話中評量學生的位值概念。收於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頁193-208。台北:教育部。
年度:200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在迴轉剎那間順行與逆行
年度:2014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建構數學知識。收於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頁281-316。台南。翰林出版社。
年度:2001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數學課中的社會運作。收於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況,頁146-151。板橋: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年度:1994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陳引幹&游麗卿(2009)。高溫超導的磁浮物理知識及其在科學教育的應用。物理雙月刊,31(1),45-51。
年度:2009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高溫超導、科學教育、物理
著作名稱:Vygotsky 社會文化歷史論:搜集和分析教室社會溝通活動的對話及其脈絡探究概念發展。國教學報,11,230-258。
年度:1999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教室溝通活動的實施:老師如何運用小組成員的互動培養學生溝通知能。班級經營,4(3),10-21。
年度:1999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實作表現診斷學生乘除法的錯誤概念。測驗與輔導,149,3094-3098。
年度:1998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Socio-political approach to exploring how to become an inquiry-based mathematics teacher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高中團隊衝突解決的本質-個人目標和文化價值的協調。教育、文化與人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科學研究團隊的成員把工作衝突看做創造思考的契機還是引發人際衝突導火線,關乎該團隊科學探究的表現。本研究探討參與「全國高溫超導磁浮競賽活動」的高中生團隊如何解決團隊的工作衝突,以及影響衝突解決的心理因素。所搜集的資料包括參與團隊實作互動過程的錄影紀錄、觀察筆記、各個團隊成員的訪談語料、參與團隊討論及實作的筆記。資料分析遵循現象學所提示的詮釋循環,從部份-整體-部分的反覆分析歷程中探究參與團隊成員衝突經驗的本質。資料分析鎖定團隊隊長以及該團隊足以與隊長能力匹敵之成員的衝突事件。研究成果除包括成員個人特質、成員間的人際與目標關係、權力與和諧文化價值交織互動情境的描述外;還論述現代高中學生在自我跟團隊目標追求的衝突中,如何體現跟調適華人重視和諧的文化價值。
關鍵字:
著作名稱:Don’t say it : Cultural value detri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Paper will be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ultural and Activity Research Congress. Rome, Italy. Sep. 5-10, 2011.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How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municate their emotions in task conflicts is critical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This paper, and the larger study it is part of, takes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how group members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in scientific activities. Emotional competence involves subtle and complex social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This paper, however, focuses on one aspec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in relationships (Saarni, 1999). It highlights by typical events that a group leader encounters sever conflicts with a competitive group member. The group leader’s reflections on his emotions, in which embedded the way he talks about his emotion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a story from his interactions with the counterpart. The story serves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social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while the reflections revealed personality, feelings, interpretations, and psychological concerns. The corpus of the data is from a four-year of longitudinal study explored how high school students, enrolled in “Innovative Competition Us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in conflict situations. Participant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interviewed afterwards. Data included videotape segments of groups’ hands on activities, observation notes, groups’ web learning logs, and interview transcripts of group members. Narrative showed the group members’ self-efficacy,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sense of control in goal and power relations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counterbalance the impacts of cultural values on the leader’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his counterparts. With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organization of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and problems of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in relationship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raw researchers’, in the area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attention to not only how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in relationships is accomplished and constituted, but also the interwoven of self, social, and emotion in discourse evolved in sociocultural activities. Implic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emotional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關鍵字:Emotional competenc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activity; sociocultural values
著作名稱: Cultural Value detrimental to cooper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NY.
年度:200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context of task conflict and its impact on group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New Orleans, LA.
年度:200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he social context of group conflicts and its impact on motivation: a preliminary analy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IL.
年度:200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he impacts of social contexts on conflict resolu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5th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年度:200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Epistemic cognition developed in an elementary classroom culture.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成為數學老師經驗的本質─知識觀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國外學者在數學教育哲學(Ernest, 2012)、數學教育理論(Steiner, 1987)、建構取向的數學教學(Goldin, 1990; Noddings, 1990; Davis, Maher & Noddings, 1990)、數學老師的養成(Brown & Borko, 1992)、數學信念跟概念(Thompson, 1992)領域都強調知識觀(epistemology)在數學教育或師資培育的重要性。相對的,國內學者在數學老師教學專業發展的焦點,包括老師本身的「身份、內發與外誘動機」(李源順&林福來,2003);教學專業發展模式與標準(李源順,2004;李源順、林福來、呂玉琴&陳美芳,2008),還有數學教學專業發展的機制(楊凱琳&林福來,2006;林碧珍,2000)。此外,雖有研究者指出老師逐漸轉成以學生觀點教學的歷程描述(楊凱琳&林福來,2006;陳英娥&林福來,2004;姚如芬、郭重吉&柳賢,2001),並未以知識觀切入。然而,大多數國內外的學者都一致強調反思在教學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我在引發實習老師反思其數學教學的主體經驗及其意義中,發現知識觀是核心的本質。遵循現象學取向(van Manen,1990),我觀察實習老師一般教學及觀摩現場,捕捉他們在教室的言談;並在事後以詮釋現象學的訪談取向,引發他們敘說及意義化其教學經驗,並藉此探究其教學經驗的本質。資料分析根據部分-整體-部分的詮釋循環原則,從個案所說跟所寫的文本,還有他們在教學及受訪時的非語文訊息,如聲音的品質、臉上表情跟肢體動作,理解他們數學教學的主體經驗,因而得以在此從空間與時間描述他們如何在個人與文化社會制度下的兩個層面下展開專業發展,其中包括在以實證主義知識觀為本的教學文化下的教學活動,還有在教學後覺察跟超越既存知識觀的反思活動,並指出知識觀是教學本質所在。我寫作的目的是引發教學實務者、師資培育者與研究者理解並正視老師的主體經驗,還有老師教學以及教學文化所潛藏知識觀,對數學教學專業發展的影響,以作為數學師資培育的參考。這篇文章對數學專業發展機制領域研究的啟示包括:第一,教學反思的焦點除了學者探究的課程設計、數學教學知識(林碧珍,2000),自我與他人教學經驗(楊凱琳&林福來,2006),教學理念(陳英娥&林福來,2004),還可包括道德與存在(Giddens,1991)的面向。第二,影響教學專業發展的機制應從「教學理念」(陳英娥&林福來,2004),數學教學知識(林碧珍,2000)推至其核心知識觀。文末以東西方學者闡述現代人在知識、社會、文化、教育制度、複雜的牽扯關係,釐析老師自我超越由社會文化而來的知識觀桎梏,在數學教學專業發展的意義,並依此提出數學師資培育的建議。
關鍵字:知識觀、數學師資培育、現象學
著作名稱:什麼挑起教學者的情緒?─在教學文化中自我轉化的必要性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情緒、教學、自我轉化
著作名稱:你還有什麼問題嗎跨過數學教室政治對話的界限
年度:201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我企圖從分析一年級教室成員談論解題記錄合理性對話中的衝突,釐析數學討論教學的本質何在。分析的資料包括數學教室觀察筆記、教學活動的對話語錄,對話雙方的非語文訊息,訪談語錄,還有學生的解題紀錄跟師生的板書資料。根據現象學的主題分析,以及位置理論(position, Davies & Harre, 1990),我在文中描述如何在跨數學課對話中老師篩選什麼問題、決定什麼言談內容具討論的合理性、師生對話的內容、師生位置衝突的「整體-部分-整體」的詮釋循環,發現該班數學討論的核心本質是師生知識/權力的關係;而知識/權力關係的轉化在於以對方觀點進一步思考的意願。文末以Foucault如何在對話中成為自主的個體,並創發權力的觀點,描述跟解釋師生知識/權力關係的轉化;並以Freire「機動的權威」跟「創造性的嚴謹」的觀點,建議老師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知識/權力關係中應變;也指出夾雜在知識/權力關係中的情緒與情緒智力議題,是探究談論數學的重要議題。
關鍵字:教室言談、知識/權力關係、自主、數學教育
著作名稱: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 regulation in their proces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during science inqui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Mathematic,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Hualien, Taiwan. Jan. 19-22, 2010.
年度:2010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How group members self regulate themselves in task conflicts is crucial for their group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science inquiry.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high school students, enrolled in “Innovative Competition Us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self regulate in conflict situation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how group leaders self-regulate themsel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Participant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interviewed afterwards. Data included videotape accounts of the group’s hands on activities, observation notes, the group’s web learning logs, and interview transcripts of group members. Data analysis followed Strauss & Corbin’s (1998)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how culture and self influence self-regulation in conflict resolutions. Cross cases analyses showed how culture values have variant impacts on group leaders’ self regulation depend on situations, which blended with their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sense of control in goal and power relations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Both of the two cases used in this paper sustained group harmony for achieving their goals to gain social approval. While one of them disregarded group harmony because of goal attainment, the other was for protecting his authority. This study provides detailed descriptions and explanations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extend Hwang’s (1997-1998) conflict resolution model to include complex processes of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processes intertwined in real social context of groups. Implic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關鍵字:science inquiry, conflict resolution, self-regulation, group process, harmony
著作名稱:在網路筆記中合作學習的隱形殺手—面子功夫,第五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TWELF)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台南大學。
年度:200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這篇論文是四年長期探究高中團隊如何解決衝突,還有衝突所伴隨的情緒如何影響接續的團隊合作的一部分,我們企圖從文化價值和心理機制,描述和解釋為什麼高中團隊在描述衝突的網路筆記中,大作面子功夫,並且解釋面子功夫對合作學習的影響。資料來自某一屆高溫超導競賽活動的參賽網路筆記;資料分析遵循紮根理論的恆常比對原則,以及詮釋現象學的主題分析方法。研究結果包括成員重視面子、與其他成員的關係,還有與成員是否和樂相處,因而維護和諧的形象,在網路筆記大作面子功夫,以維護自己和他人的面子,忽略協調不同意見達成合作的目標。
關鍵字:以電腦為溝通的媒介、合作學習、面子功夫、關係、和諧
著作名稱:Beyond the impact of cultural values on conflict resolution in science inquiry.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ast-Asian Science Education, Taipei, Taiwan.
年度:200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Whether team members taking conflicts as a boost for creative idea generation or as a breakdown of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s crucial for group performance in the inquiry process of science.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conflicts were resolved by real team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enrolled in “Innovative Competition Us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conflicts between team leaders and members and to explain how cultural value of harmony as social context, in addition to power, goal relationship, and emotion emerging in conflict, influence their conflict resolution. Participant teams were observed and interviewed afterward. Case stories showed that team members with a competitive goals resolved their conflict first with dispute with aggression and dominance, ended with endurance and splitting goals, and yet concealed in the surface level of harmony. Supplementary to current literature on conflict resolu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or the impact of cultural norms on conflict resolution, which beyond the simplistic view of collectivists as conflict avoidance. Implic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關鍵字:conflict resolution, harmony, emotion, power, goal relations
著作名稱:從學生和專家的知識發展電腦輔助教學課程:以高溫超導為例。第二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TWELF)研討會論文集,頁380-388。台南:國立台南大學。
年度:200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評析師生問答的歷程探究社會數學規範形成的機制。收於中小學數學與科學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7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科學教育中心。
年度:200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教室劇場的劇本是誰寫的—談資料分析與寫作。收於質性研究的探討(理論與實務的對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9-127。
年度:200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溝通能力的培養:一個情緒表達的案例。收於九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年度:200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分析學生爭論解題紀錄的合理性探究社會數學規範的內涵。民國91年11月27-29日第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21。
年度:200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tailed in Participating in A Mathematical Argument: Questioning And Respon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Argumentation in Mathematics. Nov. Taipei,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年度:200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小學一年級學生在數學課所表現出的溝通能力。收於八十八年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205-223。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年度:199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Vygotsky對研究概念發展的啟示。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百年校慶學術研討會-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發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發展中心主辦,民國85年1月25-26日,209-221。
年度:199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在建構教學中老師何時介入討論。於「國際科學詮釋性研究研討會」發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民國82年11月25-28日。
年度:199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文化觀點探究數學課討論歷程中的權力知識議題
年度:2015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我探究的焦點是南臺灣的實習生,在實證論取向知識觀為基礎的講述教學文化下,他們跟學生是怎麼以討論的方式教與學數學的;文化、權力跟知識信念對他們教與學的歷程有什麼作用。我根據詮釋現象學的理路,探究實習生數學教師專業的成長,不是從專業的內容知識切入,而是從實習生數學專業發展的經驗探究起。因而,我觀察並錄下實習生的教學活動,捕捉他們在教室的言談及師生在教學活動非語文的訊息;並在事後以詮釋現象學的訪談取向,引發他們敘說或書寫他們教學的主體經驗及其意義;並藉此探究其教學經驗的本質。資料分析根據部分-整體-部分的詮釋循環原則,從個案所說跟所寫的文本,還有他們在教學及受訪時的非語文訊息,如聲音的品質、臉上表情跟肢體動作,理解他們數學教學的主體經驗。遵循海德格「語言是存有之屋」的說法,我以詮釋現象學者彰示的主題分析,釐析出教室言談、訪談或反思中語言在當下還有文化脈絡下的意涵,以及其在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我從意義化實習生在傳統或轉型的教學實習實務及事後反思的言談,看到他們的知識信念以及其伴隨的權力,還有在教學文化及其所挾帶的迫使力影響教室對話以外,情緒也是個重要議題影響實習生怎麼推展數學教室對話。 所觀察的12個實習生中只有4個藉著學生操作的經驗引發教室對話。他們雖然讓學生在組內操作並記錄解題、以問答的方式教學,但由教學文化所習染、根深蒂固的教師掌控教與學活動的信念,還有所潛藏的知識信念,死纏著他們,讓他們將自己置身於安全的「知道」、有限的「知道」;但又要表現出專家的態勢。他們跳不出霸佔文化知識信念外的舞步;反而是任憑文化所運行的「教學代表教師」,「教學就是表演」的一般信念,還有「知識來自權威」、「教學就是傳遞;學習就是接收知識」的知識信念所宰制。他們將數學教學看成炫人眼目的演出,滿足他們落實教導數學內容知識目標的需求。師生在追求教學與學習效率的文化下,焦慮該怎麼樣說得正確或清楚。我從實習生課程設計與實際教學的矛盾中,還有小組對話中,看到文化、權威、知識信念,還有情緒所構築的師生教與學活動,在掌握數學本質的作用。文末透過以Habermas跟Foucault的「主體形塑」(subjectivation)理念,還有權力關係轉化的思維,論述實習生在學習以討論教數學的專業發展經驗的核心本質,除了知識信念、權力與文化錯綜複雜的交織外,還包括實習生主體的意識跟情緒,並依此及師生「權力轉化」的觀點,思索數學師資培育與研究的核心議題。
關鍵字:數學教育、文化、權力、知識信念、情緒
著作名稱:從詮釋現象學觀點探究數學知識信念 的源自與轉化
年度:2015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我從之前的探究得知南臺灣的實習生,以實證論取向知識觀為基礎,數學教學以講述為主;然而,現代的社會要求獨立思考、溝通、解決問題,以及創造力,讓學生被動的學習,不足以培養他們合於現代需求所需的能所需的能力。那麼,我們勢必要培育足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又能與組成員協同溝通以解決問題的師資;而實習生就是我們培育未來潛在師資的使力點。為了要培育符合現代需求的師資,我們得理解實習生知識信念的由來,以及可能轉化的契機;因而,我觀察並錄下實習生的教學活動,捕捉他們在教室的言談及師生在教學活動非語文的訊息;並在事後以詮釋現象學的訪談取向,引發他們敘說或書寫他們在數學教學活動的主體經驗及其意義;並藉此探究其教學信念的本質以及其轉化的契機。資料分析根據部分-整體-部分的詮釋循環原則,從個案所說跟所寫的文本,還有他們在教學及受訪時的非語文訊息,如聲音的品質、臉上表情跟肢體動作,理解他們數學教學的主體經驗。遵循海德格「語言是存有之屋」的說法,我以詮釋現象學者彰示的主題分析,釐析出教室言談、訪談或反思中語言在當下的意涵,以及其在數學教學信念的意義。 所觀察的三個實習生都持有知識是絕對的信念,也看到他們把教學看成是傳遞絕對的、唯一的知識;把學生的學習看成是接收知識。但是,細膩的分析他們的數學教室對話,發現第一個實習生,片祥,極端的信靠教科書、專家的知識,講說圓面積公式的由來。第二個實習生,蔣平,雖然藉著學生操作解題的經驗引發教室對話,讓學生在組內操作並記錄解題,但是卻由學生代為講述,還是呈現傳遞和接收知識的教學實踐。第三個實習生,高馨,在學生操作解題後,雖是以問答的方式要求學生說明解題的想法,但是還是礙於時間的關係,告訴學生該怎麼說。我們從訪談的資料分析,得知實習生因教學文化所習染的,教師就是要掌控教與學活動的信念,還有所潛藏的知識是絕對的信念,根深蒂固纏著他們,讓他們將自己置身有限的「知道」。他們因循著文化所運行的「教學代表教師」的一般信念,將數學教學看成完成數學內容知識的教導目標。而我也從實習生課程設計與實際教學的矛盾中,看到他們被追求教學效率的文化扭曲。如此,除了知識信念以外,文化跟權威型構數學教學活動,影響數學教學活動的意義。
關鍵字:知識信念、數學教育、詮釋現象學
著作名稱:從認知和情意交織的層面探究維繫高中生高溫超導磁浮創造思考動機的機制(3/3)。
年度:2008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認知和情意交織的層面探究維繫高中生高溫超導磁浮創造思考動機的機制(2/3)。
年度:2007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認知和情意交織的層面探究維繫高中生高溫超導磁浮創造思考動機的機制(1/3)。
年度:2006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小學二年級學生在數學課中所需具備的溝通能力。
年度:1999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學生和專家的認知觀點探索小學四年級學生對除法陳述性和程序性的知識(I)。
年度:1995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數學科新課程實驗班課堂內溝通歷程,社會歷程,及其對數學概念形成歷程的影響。
年度:1994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