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大學專任教師基本資料
姓名蔡玲婉
系所國語文學系
校內分機948
EMAILlingwan@mail.nutn.edu.tw
辦公室文薈樓646研究室
網址 
專長/研究領域古典詩詞 國語文教學
學位畢業學校國別主修學門修業期間
博士高雄師範大學中華民國國文學系1997.9~2001.6
服務機關部門系所職稱服務期間
台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001.8~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2006.8~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2015.8~
著作名稱:《歌詠時人──盛唐題贈人物詩探析》
年度:2015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從故事到說故事─師資生說故事文本的改寫策略探析〉,《第二屆師資培育精進素質與精緻特色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21
年度:2015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說故事是師資生重要的說話能力,而故事的選編與改寫,更是師資生講述故事的基礎。說故事的口語性質,如何規範說故事文本,使師資生順利進行講述?本論文的目的,旨在探析說故事文本的改寫策略,以協助師資生將書面故事,轉化為一則適合口說的說故事文本。論文使用文獻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先探析師資生需要改寫「說故事文本」的原因,繼而凸顯在口語規範下「說故事文本」的特色,最後對師資生「說故事文本」提出改寫策略。希望經由理論探討與實務分析,建立師資生說故事文本的改寫策略,以做為從事「兒童故事」講述改寫的參考。
關鍵字:兒童故事、說故事、說故事文本、改寫策略
著作名稱:〈王維人物詩的抒情主題與藝術特色〉,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第六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5-13
年度:2012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人物詩即是以人物形象為題材或描寫對象的詩。王維的山水詩歷來為論者所重,但殷璠《河嶽英靈集》所選的王維詩,人物詩就有九首,可見其人物詩藝術表現為當時所尚。本論文從取材對象著手,進而探究王維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表現,以及人物書寫背後所呈現抒情主體。 研究指出,王維的人物詩在取材對象上,從歷史人物、邊塞人物、女性人物,擴及當代人物。在藝術特色上,結合畫法,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傳神;借鑑傳統人物題材,重視改造新創;繼承、運用人物組詩形式並有所開展。這些人物詩所呈現的主體情志,有理解同情、讚美稱頌與揭露批判,不但興寄個人的情志和理想,更呈現出幽默的一面。王維人物詩的取象、塑造與遞變,反映出王維的思想從積極入世到淡泊人事的變化,並預伏著安史之亂時忍辱報國的人生觀和價值取捨,以及他呈顯對魏晉風度、江左風流人物的崇尚。王維的人物詩成就可與李頎比肩,並影響杜甫,在盛唐的人物詩創作上具有先導、示範的意義。
關鍵字:王維 人物詩
著作名稱:〈肖像與作傳─杜甫的人物詩探析〉,收入汪中文主編《經典教學論叢》,高雄:麗文文化事業,頁171-191。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人物詩即是以人物形象為題材或描寫對象的詩。杜甫詩的集大成,表現在各類題材、各種詩體,從人物題材的角度而看,杜甫是接續李頎之後,創作人物詩的重要作家,本論文從取材、類型、主題、體裁,來探究杜甫在人物題材的擴展及其藝術特色。 研究指出,杜甫的人物詩具有當代性,其取材與關懷面向上從佳士擴展到常民;美感的特質上,從人物肖像的勾勒發展到為人物作傳。這些人物詩在主題上,有讚美稱頌、同情辯護與揭露批判;並且在文士、佳人的形象刻畫中,寓託個人的志意和理想。杜甫對人物詩體裁的擴展,表現在七言歌行,不論描藝術家、表現人物狂放精神、刻畫百姓的群相。而〈飲中八仙歌〉以歌行體合詠人物和〈八哀詩〉五古傳體組詩的創格,呈現了對當代文士群體肖像與作傳的高峰。杜甫人物詩從肖傳到作傳擴展,顯現了他對司馬遷紀傳文學的取鑑,也更具體的說明杜甫「詩史」特質。
關鍵字:杜甫、肖像、作傳、人物詩
著作名稱:《孟浩然及其詩研究》,台北:花木蘭出版社。
年度:2011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孟浩然(689-740)是從陳子昂到王維、李白這個過渡時期中,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詩以五言著稱。然而,「隱逸詩人」的桂冠、「王孟詩派」的賞譽、王孟相較的視角,忽略了對他性情懷抱、詩歌風格的全面體察,以及在盛唐詩壇的意義。本文希冀在對孟浩然及其詩歌的拔梳中,探析他在唐代詩壇的意義。 論文從盛唐時空背景、孟浩然的生平和仕隱心態、孟浩然的詩歌美學觀、詩歌創作的體裁表現、題材情志、藝術特色幾個角度來探析。研究指出,孟浩然終身布衣,但有積極求仕的懷抱,早期的隱逸帶有「隱士意識」,而後期的隱逸具有不與權貴同流,隨性情本真,追求林下風流,完成自我人格。他的創作觀與審美觀,是由陳子昂過度到李白在詩歌美學觀上一座橋樑。他以五言詩傳響盛唐,尤其是五律,運古於律,興象生動,興致清遠,自備一格。他的詩歌題材表現在山水田園、交往和詠懷三大類,情感真摯,在風神散朗之外,呈現貼合著時代脈動的盛唐士子形象。他將山水詩與田園詩高度的合流,成為南方山水田園詩的典範。孟浩然詩渾成自然的藝術技巧、沖淡與壯逸兼具的藝術風格、清曠的藝術境界,不但建立清新自然的審美範式,對盛唐風骨的開展具有重要的貢獻,在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關鍵字:孟浩然 盛唐詩 五律
著作名稱:盛唐詩的知己意識研究。台南:供學出版社。
年度:2006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知己意識」是中國傳統士人重要的文化心理,是將個體生命實存與價值建立在別人對我的理解,以及追尋這種價值的認知與想法。盛唐開放的政治與社會,文士立身的途徑較為開闊,從六朝狹隘的血緣關係脫出,人與人的接觸也更為密切。功業理想、情感交流、聲名傳布等需求,使知己的尋求成為盛唐文人重要的生活面向,其經歷與感受也比前代複雜。唐代詩歌盛行,本文經由詩歌這一文類,掘發其中所呈顯的「知己意識」,試圖建立盛唐知己意識的內涵與體系,以及在詩歌中的表現特色,藉此探尋盛唐文人的心靈和精神品質。
關鍵字:盛唐詩、知己意識、知音、知遇
著作名稱:豪情壯志譜驪歌—盛唐送別詩的審美風貌。台北:文津出版社。
年度:2002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盛唐送別風尚盛行,詩人臨別賦詩,向親友表情達意。送別詩在盛唐詩人筆下深富表現力,本文從詩類溯源、背景勾勒、詩家分論和作品合論等方面,勾隱抉微,呈現盛唐送別詩多采的審美風貌;並肯定其獨標個人風采、體現盛唐氣象、以及提煉人情之美的美學成就。
關鍵字:盛唐、送別詩、審美風貌
著作名稱:〈李白當代人物詩探析〉,收入袁暉編《語體風格研究和語言運用》,頁428-454
年度:2013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頁428-454。
關鍵字:
著作名稱:國語文能力指標的解讀與教學設計,收錄洪碧霞主編《呼應能力指標的教學與評量設計》,台北:心理出版社,頁21-40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國語文教學、能力指標
著作名稱:〈「技進於道」談專題報告在大一國文教學之應用─以知識份子的議題為例〉,收入汪中文.徐正桂主編《語文與文化教學論叢》,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頁153-177。
年度:2008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專題報告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法,如何藉由專題報告的設計,強化大一國文教學的目標與體現通識教育的精神,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文中以「知識分子」的討論為例,說明分組專題報告是一個整合性極強的學習方式,適合在大一國文中善加運用,經由議題可以做到課內與課外閱讀的整合、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整合、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的整合,也是一個兼顧個人與整體學習的一個方式。專題報告的設計應與教學主題相生發,善用議題,加強多元思考與語文能力,提昇人文素養,技進於道,必能使學生有更大的獲益。
關鍵字:大學國文、專題報告、知識分子、通識教育
著作名稱: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九年一貫課程教與學,臺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頁64-79。
年度:2003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應用資訊科技與媒體是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也是九年一貫課程中學生必備的十項基本能力之一。就學科本位而言,國語文有其學科特色,如何結合能力指標,透過資訊融入的方式來擴展學生學習的廣度與深度,達成「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的目標,是值得思考的議題。 本文先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軟硬體為依據,從電腦簡報的展示、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三方面,探討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的方式;其次,九年一貫課程國語文學習包括應用注音符號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六大能力指標,分別從這六大能力的教學提出資訊融入的實施策略;並且強調,資訊融入語文科教學,在注意學習序列下,是要使學生資訊能力和語文能力同時提昇。 運用科技活化傳統,開展教育的新視野,運用資訊整合知識,建立學習的多元化,已是現今必然的教學趨向,期待在國語文教學中善用資訊與科技,展現出更精湛出色的教學藝術。
關鍵字:語文領域、國語文教學、資訊科技
著作名稱:國語科改編課文的使用與理解── 以〈憨孫耶,好去睏啊!〉的教學為例
年度:2021
類別: 期刊論文 教科書研究
摘要:國語教科書在十二年國教教育改革潮流下,重新編輯審查出版,但教科書改編課文,亦帶來教師教學的挑戰。本研究從實際教學深入探討,了解教師使用改編課文,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使用改編自蕭蕭作品的課文〈憨孫耶,好去睏啊!〉,探討教師的教學歷程與學生學習情形。以個案研究法經由教學觀察紀錄、學生學習單等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一、教師需調整使用改編課文,經由原文增補與比較,才能增進理解,提高學生批評與欣賞力;二、改編課文篇章段落不完整,影響學生閱讀理解,增補原文段落有助主題體會。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師使用與改編教科書之參考。
關鍵字:改編課文、國語教科書、閱讀理解、教師專業
著作名稱:國小教師運用磨課師教學影片進行二年級大意教學之研究
年度:2020
類別: 期刊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摘要:研究者參與「中小學磨課師計畫」,在國語科核心概念影片上平台之前,希望了解其實際運用教學的情形。本研究以中小學磨課師台南市團隊研發的低年級摘取大意影片,經由教師運用進行大意教學,探討教師的教學歷程與使用方式、學生學習情形,以及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 針對參與教學的教師進行個案研究,經由觀察紀錄、學 生問卷、教師訪談等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一、磨課師大意摘取的教學影片適合教師「課中融入」,分段播放。二、教師運用磨課師 大意教學影片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助強化知識,進行口述大意。三、磨課師*教學影片有助於初任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成長。同時,也對磨課師教學影片在教師使用、教育行政機關的研發與推廣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字:大意教學、教學影片、磨課師
著作名稱:古典詩歌的詩歌劇教學探析
年度:2016
類別: 期刊論文 人文研究期刊
摘要:古典詩歌課程除了培養詩歌鑑賞能力、陶冶性情之外,如何轉化詩歌成為創作的力量,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為增進大學詩選課程的創意應用,論者提出「詩歌劇」並進行教學。所謂的詩歌劇,是以古典詩歌的閱讀為基礎,重視詩歌在戲劇的轉化運用,其內涵是結合詩與劇、唱詞與戲劇。本論文分四部分,先說明詩歌劇教學的單元設計與實施過程,繼而從理論與實務兩方面開展詩歌劇的內涵。從中國傳統詩歌與戲劇的關聯、唱詞在戲劇的功能,建立詩歌劇實施的理論基礎;再從劇本的編寫、唱詞的取用、曲調的運用三方面,結合實例說明詩歌劇創作的要領。最後進行教學成果分析,從學生的作品、問卷與學習心得,探究其實施的效益。結果指出,製作詩歌劇有助於對古典詩歌的體會,拓寬看待詩歌的視角;詩歌結合唱曲,有助於體會聲情與表現劇情之美;詩歌劇教學有助於詩歌創意運用能力的建立。以此印證詩歌劇教學單元的可行性。
關鍵字:古典詩歌教學、詩歌劇、詩歌吟唱、唱詞、選辭配樂
著作名稱:〈盛唐縣令詩的審美特質與文化意蘊〉
年度:2015
類別: 期刊論文 南大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摘要:盛唐是人物詩發展的重要時期,除了類型人物(俠客、女子)的興盛外,對個別 人物的敘寫也漸漸發展。縣是唐代地方基層行政單位,縣令(長)為最高首長,贈縣令詩即是詩人以交往的縣令人物做為審美與表現對象的作品。本論文試圖探討盛唐贈縣令詩書寫的淵源、縣令人物形象的特色,及其現實基礎和理想色彩。論文指出,贈縣令詩起源於先秦兩漢的縣令品評歌謠,經由樂府的擴展,再到文人的創作。盛唐贈縣令詩人物形象的特點有三:一、縣令職掌的詩化描寫;二、人物特質的加強展現;三、儒道互補的縣令形象。此縣令人物形象是盛唐道家盛行,老莊思想融入儒家政治體制與人生理想的表現,具有時代文化的特色,也是詩人的審美理想與政治寓託。
關鍵字:盛唐、贈縣令詩、人物形象
著作名稱:接受與新創-唐代漁父詩探析
年度:2012
類別: 期刊論文 國文學報
摘要:漁父,是中國古典詩詞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但一直到唐代,漁父形象才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成為詩歌創作的主題,並進行形象的刻畫和塑造。本文即以唐詩中描寫漁父作品加以剖析,進而闡明唐代漁父詩的重要內涵與風貌,以了解唐詩的漁父書寫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文中指出,唐代漁父詩的形象類型,包括閒適的漁父、待時的漁父、屈騷化的漁父和禪悟的漁父。而其藝術特色,表現在三方面,一、唐代漁父詩所塑造人物審美精神,為閒適淡泊;二、詩人以漁父表達自己的隱逸之趣,漁父形象,寓託詩人的精神嚮往;三、唐代漁父詩創造清空幽美的藝術境界和沖淡的風格。
關鍵字:唐詩 漁父 人物形象
著作名稱:論孟浩然在五律發展中的地位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國文學報
摘要:孟浩然是盛唐詩壇第一位大量創作五律的詩人,明.高?《唐詩品彙》中評孟浩然為「五律正宗」,認為他是五言律體進入成熟期的典範性詩人。孟浩然如何在五律的體式中,建立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並建立體式的典範。本論文從分析孟浩然五律的題材和藝術特色著手,進而瞭解他在五律詩體成就與地位。 研究指出,孟浩然五律詩歌題材廣泛,主要表現山水田園、交往和詠懷三大類,情感真摯,擴展和深化初唐以來的五律的內容;在風神散朗之外,呈現貼合著時代脈動的盛唐士子形象。其五律藝術特色是:興象生動,興寄自然;借鑑古體,運古於律。風格有沖淡閑遠,亦有雄渾壯逸的一面。他以五律的體式表現風骨,並建立五律清真自然、興象玲瓏的審美範式,確立了在五律發展上的地位。
關鍵字:孟浩然、五言律詩、興象玲瓏、以古入律
著作名稱:古典詩歌的創意轉化教學探析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南大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摘要:在我國傳統文學中,經典的轉化一直是寫作的重要推動之力。當今社會盛傳「文化創意」,文學課程除了培養文學欣賞能力、陶冶性情之外,如何轉化經典成為創作的力量,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本論文首先呈現「古典詩歌創意轉化教學」單元設計,其次結合中國傳統詩學、詮釋學、接受美學,做為古典詩歌創意轉化的理論基礎。在教學實施時,使用典範實例,從創意構思與表現形式兩方面,引發學生創作的興趣。最後結合創造思考的理論,分析學生的作品與學習心得,探究其實施的效益,以印證此教學的可行性。
關鍵字:詩歌教學、經典轉化、詮釋學、接受美學、創造思考
著作名稱:李白詩的知己意識
年度:2004
類別: 期刊論文 南師學報-人文與社會類
摘要: 「知己意識」是將個體的價值建立在別人對我的理解上,以及追尋這種價值的認知與想法。在盛唐的時代環境中,李白不願經由科舉入仕,而透過任俠、隱居、干謁等方式求得引薦,他以風采、文才受人賞識,但其濟世之才並不被認可。他不為世用的寂寞與消解之道,則是認取孔子為異代知己,並且在大自然中尋求知音。在論知己交道上,詩人強調意氣相傾、志同道合、受恩必報。在知己意識下李白大量創作贈、送一類的交往詩,並且運用比興的手法,透過歷史人物、美人、琴、劍等意象來表達情感思想。
關鍵字:李白、知己意識、知音、知遇
著作名稱:柳宗元騷體文探析
年度:2004
類別: 期刊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語教學報
摘要: 柳宗元是唐代辭賦大家,其辭賦發揚屈騷精神,為後人所稱許。柳集中卷十八為「騷」,卷中有十篇以「文」命題的作品,稱之「騷體文」,是柳宗元辭賦作品中極具特色者。本文即是以這十篇作品為研究對象,抉發其特色和文體意義。 柳宗元的騷體文內容旨趣有感諷黑暗政治、揭露社會問題、表明政治立場和批判浮靡文風;其多樣的藝術特色包括:一、舒鬱泄憤,情感激揚濃厚;二、諷諭寄託,寓言色彩濃厚;三、附加序言,與正文相生發;四、騷體體式,運用靈活多變;五、窮形盡相,形象生動鮮明。而從分卷、卷次、命名和內容等方面來考察其文體,則呈現騷、賦分列的辨體觀,以及「以文入騷」的文類滲透現象。這些都是柳宗元繼承屈騷,而又別具創發,在古文運動中藉由騷體文發揮「導揚諷諭」精神的體現。
關鍵字:柳宗元、辭賦、騷體、騷體文
著作名稱:國小唐詩教學探析
年度:2004
類別: 期刊論文 花蓮師院學報
摘要: 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葩,是後代文人頌讀、師法的對象,更是兒童奠基課誦的教材,清蘅塘退士取唐詩菁華編選《唐詩三百首》,成為重要啟蒙之書,至今傳行不墜。本文即是探討唐詩做為國小閱讀教材的可行性與運用情形。文中提出唐詩的教育價值包括:提昇語文能力、增進審美能力、陶養情感志意、了解中華文化等四方面。唐詩教學包含欣賞教學、吟誦教學和延伸應用教學三部分;其實施型態可從系統化教學、聯絡教學、課程統整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四大方向來進行。而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日,唐詩教學透過網路資源的運用,結合多媒體教學,可拓展學習領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字:唐詩、唐詩教學、語文教育
著作名稱:盛唐送別詩的審美內涵
年度:2003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北師院學報
摘要: 盛唐是一個昂揚向上的時代,士人為追求理想告別親友,臨別之際賦詩表情達意,促成送別詩的興盛。 盛唐送別詩在抒發別情的基礎上,巧妙的與各種題材結合增加其審美內涵,盛唐送別詩的審美內涵有:一、誠摯動人的人情美。包括友情、親情和愛情,其中以友情表現得最酣暢飽滿。二、神采飛揚的人物美。盛唐送別詩人物形象多樣,具有「以狂為美」的特色。三、豐富多樣的風物美。包括山水景物、風土民情和物類形態。四、真率自然的精神美。盛唐送別詩的詠懷傾向較前代明顯,不論感激或怨懟,以及仁愛精神,都真率自然的呈現。五、詩可以群的文化美。盛唐送別詩在政治教化、情志溝通的基礎上,與「寄贈」結合,擴展出推薦和敘舊的功能。
關鍵字:盛唐;送別詩;審美
著作名稱:論盛唐送別詩的知己意識
年度:2003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南師院學報
摘要: 送別詩是表現離別場面時,人、事、情、景的篇什,抒發人在離別環境所生發的種種情感。自古以來,中國士大夫的文化心態中,深蘊著一份知己意識。盛唐送別詩所表現的知己意識,主要是尋求「知遇」,以落實功業理想;尋求「知音」,追求精神的交契。在知己意識的文化心理下,盛唐送別詩在人物書寫上,重在精神世界的把握,呈現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在情志溝通上,強調同情共感,展現彼此的相知之情;在詩歌情調上,盛唐人以功業相知轉化離愁別恨,以知己之感縮化時空距離,呈現樂觀開朗的情調。在知己意識下,盛唐詩人正通過送別詩,相互激盪、投射、觀照中,並完成生命交契合一的快感。
關鍵字:盛唐、送別詩、知己意識、知音、知遇
著作名稱:杜鵑聲裡斜陽暮—論秦觀詞的黃昏意象
年度:2002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南師院學報
摘要: 秦觀,原字太虛,改字少游,號淮海居士,生於宋仁宗皇佑元年,卒於宋哲宗元符三年,為北宋後期婉約派傑出詞人。   黃昏意象是秦觀詞重要的藝術表現,所謂「黃昏意象」,是以夕陽、落日為中心意象,並匯聚其他物象而組成的意象群。秦觀詞中黃昏意象的情感指歸是黃昏閨怨、日暮送別、斜陽羈旅、日暮途遠,偏向「暝色起愁」,而缺乏黃昏回歸的圓滿心境。   從格式塔心理學派的「異質同構」之說,黃昏意象正是秦觀感傷生命情調的顯現。秦觀生命本質敏感纖細,仕途蹇困使他遇挫則摧,以詞「自寫傷心」,以黃昏意象顯現黯淡悲抑之情、人生遲暮之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少游詞境最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變為淒厲矣。」從黃昏意象的使用,也可以看出他的詞風從柔婉到淒婉、淒厲的變化軌跡。
關鍵字:秦觀、黃昏意象、意象
著作名稱:陶淵明的莊學精神
年度:2001
類別: 期刊論文 問學
摘要: 自漢末魏晉以來,時世喪亂,民生凋蔽,人命朝不保夕。在學術思潮上,儒學衰微,傳統價值觀陷落,知識分子從《易經》、《老子》和《莊子》中,尋找安身立命之道。陶淵明處於強臣專權政治混亂、軍閥爭雄兵連禍結、士風浮華奔競的晉宋之際,其崇尚自然的質性,在時代環境與學術思潮的激盪下,對莊子之學易收順取之功。本文分從自然主義的天道觀念、抱樸含真的生活理想、委運任化的人生態度、逍遙自適的生命境界等四方面,探究陶淵明的思想與莊學的關涉,及其所體現的莊學精神。並歸納出他在儒家的固窮守節的基石上,成全其任真自得;秉持抱樸守含真的修持原則,以委運任化的人生態度面對出處去就、生死窮達,而達到物我一體、心與道冥、逍遙自適的精神境界。
關鍵字:陶淵明、莊子
著作名稱:元遺山〈論詩絕句〉其七初探
年度:2001
類別: 期刊論文 和春學報
摘要:  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首〉,疏鑿詩歌正偽,組詩中第七首特舉〈敕勒歌〉為品評對象,以論北朝民歌具天然之姿、英雄慷慨之氣。本文對此詩加以鉤隱抉微,旨在探索遺山肯定北朝民歌的因緣。   遺山為北人,在學術、文化的陶習,與審美品味的獨向,論詩重「氣骨」、「天然」。以〈敕勒歌〉綰合二正體,不但標舉出〈敕勒歌〉的藝術特色;也說明詩歌創作中此兩體互為表裡的審美特質,對於雕琢過甚的柔靡之作下一針砭。已〈敕勒歌〉稱代北朝民歌,肯定它上承建安風骨、下啟唐詩氣象的文學地位。這種風骨的繼承,不拘政治正統的觀點,正隱含遺山對金代詩歌接軌正統詩風的肯定。
關鍵字:元遺山、論詩絕句、敕勒歌、北朝民歌
著作名稱:從旗亭畫壁談詩歌吟唱教學
年度:2002
類別: 期刊論文 國教之友
摘要:
關鍵字:旗亭畫壁、詩歌吟唱
著作名稱:杜甫題贈人物詩的藝術類型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題贈人物詩,是詩人以交往對象或當代人物作為審美對象,以此作為詩歌表現重點的詩歌。本論文以杜甫的題贈人物詩為研究物件,探究其美感類型及取鑒藝術。研究指:杜甫題贈人物詩的藝術類型有三:一、「品藻式」,吸收《世說新語》人物品藻方式,使用直接品狀、物象情境、借賓形主等方式,對盛唐人物的精神風度、儀容風采、詩文才華加以品鑒。如〈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禦〉、〈李潮八分小篆歌〉等。二、「肖像式」,從形神兼備的繪畫中汲取菁華,詩人經由描摹人物外貌、動作的典型特徵,選取生活片斷和典型事件,以及寫景烘托等方式,凸顯人物精神性格,表現人物形象。如〈贈李白〉。三、「作傳式」,吸收史傳紀人的結構、筆法與形式,其〈八哀詩〉是五古傳體組詩的創格。杜甫作傳式人物詩勾勒人物身世,情感涵容大,表達對時代思考,幽微的顯透歷史意義,是其詩史精神之所在。
關鍵字:杜甫 題贈人物詩 品藻 肖像 作傳
著作名稱:試析洛夫《唐詩解構》的藝術特色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洛夫是臺灣現代詩壇重要的詩人之一,早期以超現實主義的詩作為特色,其後古典詩質的融入,使他的詩融合古今、調合中外,詩藝推升到圓熟的境界。洛夫對於詩藝高度的探求有極強的自覺性,早期《石室之死亡》、《隱題詩》這些有計畫的設限寫作都存著高度實驗與自我突破的意圖。2014年10月出版的《唐詩解構》,是他「閱讀唐詩,細細體會其要旨與表現方式,然後再創作」,是解構唐詩突破性的實驗之作。本論文以《唐詩解構》中,五十首取法唐詩的現代詩創作為研究對象,試析其解構詩的藝術特色。論文從洛夫「古詩新鑄」的詩觀、解構詩的藝術形態兩方面加以分析。研究指出,洛夫解構詩的藝術形態有三種:(一)在意∕境上深化與拓展:大抵保留原意詩旨,對應原詩結構,取用主要詩中主要語象,但洛夫能以新的意象、語言加以適當替換,或刪減與添增,使形象更為鮮明,意境也有深化與拓展。這類型在解構詩中佔最多。(二)師其意而另外營構其境者:主要取唐詩的意與神,另外選取意象、新鑄語言、營構意境,也就是「師其意不師其辭」,這類型的詩由於現代感意象的使用,個人情懷的融入,產生古今交融之感。是洛夫《唐詩解構》中最精彩動人的部分。(三)別出新意者:雖然使用唐詩題材,或主要結構,但詩人有獨道的眼光,給予不同的詮釋,使其主題或翻案、或諧擬,最具「生、新、奇、巧」的藝術效果。總之,洛夫尊崇古典,他以唐詩再造,證明詩藝的超越性與永恆性。他的《唐詩解構》指出現代詩取鑑古典詩質的路徑,提供了古典詩歌轉化為現代詩的方法,實有著金針度人的苦心。
關鍵字:洛夫 唐詩解構 古詩新鑄 現代詩
著作名稱:故事講述 ─論兒童故事從書面到口語的轉化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論孟浩然在五律發展中的地位
年度:200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孟浩然是盛唐詩壇第一位大量創作五律的詩人,明.高?《唐詩品彙》中評孟浩然為「五律正宗」,認為他是五言律體進入成熟期的典範性詩人。孟浩然如何在五律的體式中,建立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並建立體式的典範。本論文從分析孟浩然五律的題材內容和藝術特色著手,進而了解他在五律詩體成就與地位。 孟浩然五律詩歌題材廣泛,主要表現山水田園、交往和詠懷三大類。他藉著五律的體式,抒發種種境遇和感受,情感深摯,不但呈現詩人風神散朗的形象,也有著貼合著時代脈動的盛唐士子形象。其五律藝術特色是:興象生動,興寄自然;借鑑古體,運古於律。前者表現在情景高度結合,有象外之致,味外之韻;並呈現未可句摘,未可句求,情感飽滿,渾融一片的藝術境界。後者表現在使用古詩句法,通順流貫,參照古詩句法,使律對自由活潑,以及章法靈活多變,一氣渾成,而形成平緩疏放的體式風貌,不同於初唐五律工整凝鍊。孟浩然五律的風格有沖淡閑遠,亦有雄渾壯逸的一面。總結孟浩然五律的成就,他以五律的體式表現風骨,並建立五律清真自然、興象玲瓏的審美範式,確立了在五律發展上的地位。
關鍵字:孟浩然、五言律詩、興象玲瓏、以古入律
著作名稱:國語教科書改編課文的使用 以〈憨孫耶,好去睏了!〉的教學為例
年度:202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國語教科書在十二年國教教育改革潮流下,重新編輯審查出版。但教評書改編課文,亦帶來教師教學的挑戰。本研究從實際教學深入探討,了解教師使用改編課文,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改編自蕭蕭作品的課文〈憨孫耶,好去睏了!〉,探討教師的教學歷程與學生學習情形。以個案研究法經由教學觀察紀錄、學生學習單等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一、專家教師需調整使用改編課文,經由原文增補與比較,才能增進理解,提高學生批評與欣賞力。二、改編課文刪節段落,產生篇章結構、段落照應不完整,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師使用與改編教科書之參考。
關鍵字:改編課文、教科書使用、閱讀理解
著作名稱:知識分子專題報告在「中文閱讀與書寫課程」的實施
年度:202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大學的教育是使學生成為知識分子的重要階段,大一國文以培養具人文關懷的知識分子為目標,如何在課程中清楚體現此核心價值,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研究旨在了解知識分子專題報告在全校「中文閱讀與書寫課程」的教學成效,以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經由結果分析,學生肯定知識分子主題開展性強,有助於反省思辨,增加人文素養,成為知識分子;而報告整合閱讀、寫作與口語表達有效提昇語文能力,分組合作兼顧個人與群體,有助議題的學習。做為兼具語文素養與現代公民思考的主題教學策略,具有可推展性。
關鍵字:中文閱讀與書寫課程、大學國文、專題報告、知識分子、通識教育
著作名稱:教師運用磨課師教學影片進行二年級大意教學之研究
年度:201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大意教學、教學影片、中小學磨課師
著作名稱:古典詩歌的詩歌劇教學探析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古典詩歌、詩歌劇、詩歌吟唱、唱詞
著作名稱:從故事到說故事─師資生說故事文本的改寫策略探析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說故事是師資生重要的說話能力,而故事的選編與改寫,更是師資生講述故事的基礎。說故事的口語性質,如何規範說故事文本,使師資生順利進行講述?本論文的目的,旨在探析說故事文本的改寫策略,以協助師資生將書面故事,轉化為一則適合口說的說故事文本。論文使用文獻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先探析師資生需要改寫「說故事文本」的原因,繼而凸顯在口語規範下「說故事文本」的特色,最後對師資生「說故事文本」提出改寫策略。希望經由理論探討與實務分析,建立師資生說故事文本的改寫策略,以做為從事「兒童故事」講述改寫的參考。
關鍵字:兒童故事、說故事、說故事文本、改寫策略
著作名稱:盛唐縣令詩的審美特質與文化意蘊
年度:201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王維人物詩的抒情主題與藝術特色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人物詩即是以人物形象為題材或描寫對象的詩。王維的山水詩歷來為論者所重,但殷璠《河嶽英靈集》所選的王維詩,人物詩就有九首,可見其人物詩藝術表現為當時所尚。本論文從取材對象著手,進而探究王維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表現,以及人物書寫背後所呈現抒情主體。 研究指出,王維的人物詩在取材對象上,從歷史人物、邊塞人物、女性人物,擴及當代人物。在藝術特色上,結合畫法,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傳神;借鑑傳統人物題材,重視改造新創;繼承、運用人物組詩形式並有所開展。這些人物詩所呈現的主體情志,有理解同情、讚美稱頌與揭露批判,不但興寄個人的情志和理想,更呈現出幽默的一面。王維人物詩的取象、塑造與遞變,反映出王維的思想從積極入世到淡泊人事的變化,並預伏著安史之亂時忍辱報國的人生觀和價值取捨,以及他呈顯對魏晉風度、江左風流人物的崇尚。王維的人物詩成就可與李頎比肩,並影響杜甫,在盛唐的人物詩創作上具有先導、示範的意義。
關鍵字:王維 人物詩
著作名稱:古典文學的創意轉化教學
年度:200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在我國傳統文學中,經典的轉化一直是寫作的重要推動之力。當今社會盛傳「文化創意」,文學課程除了培養文學欣賞能力、陶冶性情之外,如何轉化經典成為創作的力量,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本文結合中國傳統詩學、詮釋學、接受美學、創造思考的理論,做為古典文學轉化教學的理論基礎。進而,呈現在教學實施時,從創意構思與表現形式兩方面,結合典範實例,引發學生創作的興趣。最後分析學生的作品與學習心得,探究其實施的效益,以印證此教學的可行性。
關鍵字:文學課程、經典轉化、詮釋學、接受美學、創造思考
著作名稱:肖像與作傳─杜甫的人物詩探析
年度:200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人物詩即是以人物形象為題材或描寫對象的詩。杜甫詩的集大成,表現在各類題材、各種詩體,從人物題材的角度而看,杜甫是接續李頎之後,創作人物詩的重要作家,本論文從取材、類型、主題、體裁,來探究杜甫在人物題材的擴展及其藝術特色。 研究指出,杜甫的人物詩具有當代性,其取材與關懷面向上從佳士擴展到常民;美感的特質上,從人物肖像的勾勒發展到為人物作傳。這些人物詩在主題上,有讚美稱頌、同情辯護與揭露批判;並且在文士、佳人的形象刻畫中,寓託個人的志意和理想。杜甫對人物詩體裁的擴展,表現在七言歌行,不論描藝術家、表現人物狂放精神、刻畫百姓的群相。而〈飲中八仙歌〉以歌行體合詠人物和〈八哀詩〉五古傳體組詩的創格,呈現了對當代文士群體肖像與作傳的高峰。杜甫人物詩從肖傳到作傳擴展,顯現了他對司馬遷紀傳文學的取鑑,也更具體的說明杜甫「詩史」特質。
關鍵字:杜甫、肖像、作傳、人物詩
著作名稱:〈唐代漁父詩探析〉,國立台南大學第二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頁104─132。
年度:200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漁父,是中國古典詩詞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但一直到唐代,漁父形象才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成為詩歌創作的主題,並進行形象的刻畫和塑造。本文論文即以唐詩中描寫漁父作品加以剖析,進而闡明唐代漁父詩的重要內涵與風貌,以了解唐詩的漁父書寫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論文中指出,唐代漁父詩的形象類型,包括閒適的漁父、待時的漁父、屈騷化的漁父和禪悟的漁父。而其藝術特色,表現在三方面,一、唐代漁父詩所塑造人物審美精神,為閒適淡泊;二、詩人以漁父表達自己的隱逸之趣,漁父形象,寓託詩人的精神嚮往;三、唐代漁父詩創造清空幽美的藝術境界和沖淡的風格。
關鍵字:唐詩 漁父 人物形象
著作名稱:〈「技進於道」談專題報告在大一國文教學之應用─以知識份子的議題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策略聯盟語文與文化教學研討會論文。頁1─15。
年度:200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專題報告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法,如何藉由專題報告的設計,強化大一國文教學的目標與體現通識教育的精神,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文中以「知識分子」的討論為例,說明分組專題報告是一個整合性極強的學習方式,適合在大一國文中善加運用,經由議題可以做到課內與課外閱讀的整合、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整合、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的整合,也是一個兼顧個人與整體學習的一個方式。專題報告的設計應與教學主題相生發,善用議題,加強多元思考與語文能力,提昇人文素養,技進於道,必能使學生有更大的獲益。
關鍵字:大學國文、專題報告、知識分子、通識教育
著作名稱:盛唐交往詩的人物書寫,嘉義大學,第一屆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年度:200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交往詩,是以詩溝通往來,藉此交流情感。交往詩中的人物書寫,是以交往對象作為審美對象和表現重點。盛唐交往詩大量落筆對方,以交往對象的生平、遭際、形貌、精神等做為表現題材,大筆勾勒,而傳神生動,是詩歌史上的重要開拓。本論文先探究盛唐前交往詩的人物書寫,繼而從形象多樣、傳神寫照、以狂為美探討盛唐交往詩人物書寫的表現特色,最後從知己意識的展現、詩畫藝術的交融、時代精神的展現三方面來探討其書寫的意義。 盛唐交往詩人物書寫的題材表現,經由先秦到初唐的回溯,其拓展表現在三方面:一、在寫作動機與目的上,從先秦六朝頌美推尊的傳統到同情理解的共感。二、在寫作手法上,從敘事用典、直接頌美,到注重傳神,塑造鮮明生動的形象。三、在人物形象上,展現當代生動的人物畫卷,呈現不同於前代的「以狂為美」的人物品鑑。
關鍵字:盛唐詩、交往詩、人物形象
著作名稱:談唐詩在華語文教學的運用,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527-533。
年度:200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葩,是後代文人頌讀、師法的對象,更是兒童奠基課誦的教材,清蘅塘退士取唐詩菁華編選《唐詩三百首》,成為重要啟蒙之書,至今傳行不墜。本文即是探討唐詩做為華語教材的可行性與運用情形。文中提出唐詩的教育價值包括:提昇語文能力、增進審美能力、陶養情感志意、了解中華文化等四方面。其實施型態,在國內可從唐詩系統教學、聯絡教學、課程統整與學校本位課程四大方向來進行教學;在海外華語教育其實施的方式則有:做為中文課的補充教材、配合中國節慶進行教學、做為藝能活動的主題教學。唐詩教學包含欣賞教學、吟誦教學和延伸應用教學三部分。而在資訊科技的發達的今日,唐詩教學透過網路資源的運用,結合多媒體教學,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字:唐詩教學、華語文教學
著作名稱:盛唐人物詩用事探析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論文摘要 盛唐人物詩,即是盛唐詩人以當時人物做為寫作對象的詩歌,由於人物成為詩歌主要的題材與描寫對象,使得以古人古事表現人物的用事技巧,在此得到擴展。廣義的用事,包括「用古事」和「用舊辭」兩種,而本論文所指的「用事」是狹義的用事,即是「用古事」。本論文主要探討盛唐人物詩用事的原因,以及其表現人物的特色。 盛唐人物詩的用事的原因,從詩人取事與史書與類書的編輯、用事在人物詩的作用、人物詩作者與讀者的文化三個角度來談。盛唐人物詩用事的特色,體現三方面:一表現人物,面向多元,用事雖有類型化,但經由裁剪,個別化的表現當代人物。二表現手法,正用、反用、明用、暗用,開闔變化,經由譬喻、映襯(正襯、反襯)從而突顯描寫人物,甚至使用切姓用典的手法。三表現風格:盛唐人物詩用事的數量,從「單採」而趨向「博取」,並形成對偶,形成典麗工整的語言風格,尤其在五言排律的人物詩表現更為典型。
關鍵字:盛唐、人物詩、用事
著作名稱:李白的當代人物詩探析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所謂的當代人物詩,是詩人以當時的人物作為獨立審美的對象及表現重點的詩篇,充滿詩人的「對他意識」。李白詩以書寫自我為主調,鮮明的呈現個人形象,他的當代人物詩不同於此,可以看出詩人對當代人物審美的取捨與表現的特色。 研究指出,李白的當代人物詩,在審美類型上主要有雄奇與清真之美。其主題以讚美稱頌為主,並在雄豪人物中寓託功業情志,在清美人物中寓託精神愛好,而其縣令詩更寓託他的社會理想。而其藝術特色,表現在以多變的典故,用歌行體和人物組詩表現人物,並呈現出主觀寫意的特色。
關鍵字:李白 人物詩
著作名稱:職前教師建置語文科數位化歷程檔案對專案能力成長之研究,數位化檔案與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頁61-85。
年度:200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本研究係以專業發展作為職前教師發展數位化歷程檔案的主軸,透過數位化歷程檔案與教學反省札記的文件分析、半結構化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來分析職前教師建置語文科數位化歷程檔案之現況。其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職前教師建置語文科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與專業能力成長之關係,並對職前教師建立教學檔案提出具體建議。研究期間自民國九十一年底至九十四年初,職前教師歷經三年時間建置數位化歷程檔案,為一縱貫性研究。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歸納結論並提出建議: 一、結論 ﹙一﹚建置數位化歷程檔案的優點為:激勵教師精益求精、記錄自己的專業成長歷程。其限制為:耗時、自我反省不易、文字表達不易。 (二)職前教師建置語文科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與專業能力成長 1. 語文科專業能力: (1)教學之設計能力提升:職前教師調整教案設計,從「詳案」到「簡案」到進行課程的分析與統整。 (2)執行能力提升:職前教師從「擔心自己的教學表現」到拓展自己的視野去探究「學生學習的環境」與教師「身教與教學熱忱」的潛在因素。 (3)資訊融入能力:職前教師資訊融入的能力在教學現場並不被彰顯。 (4)反省能力:試教與教育實習促進職前教師自我反省,教學反省的層次提升,但缺乏教學倫理道德的批判。 2. 專業對話與同儕教練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 實習多遵循該班導師的教法,經驗重於理論。 二、建議 ﹙一﹚教學檔案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但不宜作為教師評鑑的工具。 (二)數位化檔案需開放更多元的學習社群機制,並考量作者的智慧財產權。 (三)對職前教師建置數位化歷程檔案的建議。
關鍵字:職前教師、語文科數位化歷程檔案、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