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大學專任教師基本資料
姓名張麗芬
系所幼兒教育學系
校內分機906
EMAILlifen@mail.nutn.edu.tw
辦公室文 薈樓J606
網址 
專長/研究領域兒童發展、幼兒認知發展、幼兒數學教育、教育心理學
學位畢業學校國別主修學門修業期間
博士國立政治大學中華民國教育學1989/09~1993/06
服務機關部門系所職稱服務期間
屏東師範學院幼教系講師1991/08~1993/07
屏東師範學院幼教系副教授1993/08~2003/07
台南師範學院幼教系副教授2003/08~2004/07
臺南大學幼教系副教授2004/8~今
著作名稱:2018跨界思維:0-8 STEAM教育的現在與未來研討會論文集
年度:2019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2019第二十屆太平洋地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PECERA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年度:2019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2016第十三屆全國托教論壇論文集
年度:2016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本研究探討學前幼兒以提問作為解題策略的能力,研究對象為70位幼兒園中(57~67個月)、大班(68~79個月)幼兒,請他們以提問最少問題的方式解決「猜猜看作業」的簡單題(9張圖)和複雜題(16張圖)各二題,幼兒以提問是/否問題來猜測施測者心中所想的圖片是哪一張。結果發現,大班與中班幼兒都能提問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有效問題,但是大班幼兒提問較少問題就猜到卡片,因為他們提問比較多限制尋求問題。其次,大班幼兒的提問效率也優於中班幼兒,在前三個提問所能減少的卡片數量多於中班幼兒。但是大班與中班幼兒應用訊息的能力並沒有顯著差異。
關鍵字:提問,限制尋求問題,假設測試問題
著作名稱: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評鑑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
年度:2015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描述職前幼教師在晤談幼兒時的提問類型與提問型態,經分析職前幼教師晤談幼兒的逐字稿,本研究發現,職前幼教師在晤談幼兒時的提問類型以引導式問題最多,其次是有力的提問。在提問型態方面,職前幼教師出現清單式問題、教導而不是評量、及探究式提問三種型態。但是整體而言,職前幼教師對如何提問、問什麼問題、為何要提問覺得有困難。
關鍵字:晤談法,提問
著作名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第六屆幼保論壇暨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年度:2011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幼兒在解決數學加法計算題時,所繪製的圖畫表徵類型有那些,以及幼兒使用這些表徵類型的頻率。本研究參考文獻將幼兒在玩遊戲期間,解決加法計算題時的531張圖畫表徵加以分類,結果發現,大約半數(49.7%)的圖畫表徵是使用「分離的集合」的表徵類型,其次是「數字及標準符號的使用」(30.7%),再其次是「連續計數」(14.1%)。最後,本研究對結果作討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字:表徵,圖畫表徵
著作名稱:幼稚園教育實習輔導
年度:2011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教師的教學知識攸關學生的學習成就,廿多年前Shulman首先提出教學知識的模式,這個模式後來經過一些演變與擴展。本文將先回顧這些演變,再將教學知識的概念應用到學前教師教數學時的數學教學知識,最後並作結論。
關鍵字:
著作名稱:兒童認知研討會論文集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四、五歲學前幼兒在分離量的等量分配能力與策略,以及等量分配能力的個別差異。研究對象為38位幼兒園中班幼兒,他們必須完成三項等量分配作業:6塊餅乾均分給3隻玩偶、12顆糖果均分給4隻玩偶、及8個巧克力均分給2隻玩偶。分析幼兒分配的正確性與策略後發現,四、五歲幼兒已有很好的等量分配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會受到分配數量大小的影響。不同年齡、性別、社經地位幼兒的等量分配能力有些微差異,但是差異並不大。幼兒所使用的等量分配策略大多是「每次分配1個物品」策略,但是也有一些幼兒會依作業的不同,採用「每次分配多個數量」的策略。
關鍵字:分配、等量分配、等量分配策略
著作名稱:幼兒遊戲與數學及科學學習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為分析幼兒使用繪畫解決數學問題時的繪畫表徵結構之特徵,並探討幼兒解題時的繪畫表徵結構與解題正確性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六位滿四足歲的幼稚園中班兒童,聽完故事之後進行數學加減法問題的繪畫解題活動,前後共兩次。研究發現,題目的題型、數字的大小、故事長度、圖畫表徵與解題正確性有關;幼兒所呈現的繪畫表徵結構包括「數量的表徵與計數」、「連續計數」、「分開的集合」、「符號的探索」、「直接寫出答案」及「其它」六種;圖畫屬於較高階層的表徵結構的幼兒不一定能有正確的答案,但是無法到達書寫式計算階段的圖畫表徵之幼兒無法獲得正確答案。
關鍵字:繪畫表徵、解決問題、數學應用問題
著作名稱:幼稚園繪本教學理念與實務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本研究以個案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探討一對親子在共讀繪本過程中如何共同探索數學概念,以及幼兒能否從與母親進行的這個社會活動所提供的鷹架中學習數學。結果發現,共讀繪本引發親子之間出現許多數學對話情節,其中以基數主題最多。而這些數學對話情節大多由母親以發問方式引發,而以引發-回答-評鑑順序進行。對話中也發現幼兒已經有不錯的非正式數學能力。
關鍵字:親子共讀,數學對話
著作名稱:蘇秀枝、鍾雅惠、陳文玲、蔡嫦娟、簡言軒、唐紀絜、蔣姿儀、王惠姿、謝瑩慧、張麗芬譯(2010)。理解兒童發展第一部:胎兒~學歩兒。台北市:華騰文化。(第14,17章)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蘇秀枝、王惠姿、張麗芬、蔡瓊賢、馬怡玫、蔡嫦娟、王淑清譯(2010)。理解兒童發展第二部:學歩兒~低年級兒童。台北市:華騰文化。(第20,23章)
年度:2010
類別: 學術專書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數學教材教法」教學方案對職前學前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影響
年度:2014
類別: 期刊論文 教育研究集刊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幼兒數學教材教法」教學方案介入對職前學前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影響,教學方案中並加入晤談幼兒的現場經驗。研究者以影片分析方式蒐集37位職前學前教師在教學方案介入之前與之後對教學影片的評論,並將這些評論依數學教學知識的三個向度—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認知的知識、教學方法知識—加以分析後,於學期末蒐集研究對象對整個教學方案的反省短文、對教材的討論與活動評析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教學方案介入對職前學前教師數學教學知識有產生效果,後測時,職前教師在學科內容知識及教學方法知識兩個向度的教學知識層次有進步的比率顯著多於退步比率;而在學習者認知的知識向度,後測教學知識層次有變化的比率差異僅接近顯著水準。其次,職前教師對方案中的晤談幼兒經驗大多抱持正面態度,他們實際體驗幼兒的數學思考,並覺得晤談經驗對未來的學習與教學有幫助。
關鍵字:教學方法知識、數學教學知識、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認知的知識
著作名稱:玩井字棋遊戲與幼兒執行功能之相關
年度:2022
類別: 期刊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
摘要:井字棋遊戲是幼兒園中常見的桌遊,它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而學前階段也 正是執行功能快速發展的時期。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幼兒玩井字棋遊戲能力的發展,以及 由執行功能三個成分對幼兒玩井字棋遊戲能力的預測效果。本研究以 33 位大班及中班 幼兒為研究對象,以「井字棋遊戲作業」測量幼兒玩井字棋遊戲的能力,以後向數字廣 度作業、白天/晚上作業、及向度改變卡片分類作業測量幼兒執行功能的三個成分(工作 記憶、抑制控制、與心向轉換)。結果發現,大班幼兒在「贏」題型及井字棋遊戲的整體 表現顯著比中班幼兒好。其次,幼兒在「贏」題型及井字棋遊戲總分都與工作記憶及執 行功能總分有顯著正相關;而且工作記憶可以預測幼兒在「贏」題型及井字棋遊戲的表 現。
關鍵字:井字棋遊戲、執行功能
著作名稱:教保服務人員的數學焦慮、數學教學實務、與幼兒園數學經驗之相關研究
年度:2020
類別: 期刊論文 國立屏東大學學報:教育類
摘要:本調查研究的目的在了解不同背景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在數學焦慮、數學教學實務、與提供幼兒之數學經驗的差異,並探討這三個變項的關係。本研究以比例分層隨機抽樣,抽取358位教保服務人員填答「數學焦慮量表」、「教保服務人員數學教學實務量表」、「幼兒園數學經驗調查表」。結果發現,教保服務人員的數學焦慮大致是中等程度偏高,不同背景變項教保服務人員的數學焦慮並沒有顯著差異。幼教師、任教公立幼兒園、任教混齡班、幼教相關科系畢業、採用「未使用幼教社數學教材」方式的教保服務人員,其數學教學實務比較趨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取向。任教私立幼兒園、任教中班及大班、教學年資20年以上、有使用幼教社數學教材指導幼兒學習數學的教保服務人員提供的直接與間接數學經驗顯著較多。教保服務人員的數學焦慮與間接數學經驗的負相關達到顯著水準,而且數學焦慮為間接數學經驗的顯著預測變項。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關鍵字:數學焦慮、數學教學實務、數學經驗
著作名稱:親子的數字對話與幼兒數學能力之相關
年度:2020
類別: 期刊論文 市北教育學刊
摘要:本研究探討母親與幼兒在數學遊戲中的數字對話類型與數量,以及這些數字對話與幼兒數學能力的相關。本研究分析38對親子進行數學桌遊時的數學對話,並測量幼兒的數學能力。結果發現,母親及幼兒的數字對話類型都以計數詞最多,其次依序是計算詞、基數詞、及認讀數字詞。母親與幼兒使用的相同類型數字對話有顯著正相關,母親使用的計算詞與幼兒數字對話總數量有正相關,但與幼兒的基數詞有負相關;母親使用的計數詞、基數詞也與幼兒的計算詞有負相關。在排除幼兒年齡的解釋力之後,母親在遊戲中的數字對話類型及數量與幼兒的數學能力無顯著相關,幼兒的數學能力只與自己使用的計算詞有正相關。
關鍵字:數字對話,數學能力,親子互動
著作名稱:不同家庭背景幼兒的家庭數學經驗與數學能力差異之研究
年度:2019
類別: 期刊論文 兒童與教育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幼兒的家庭背景(家長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數學經驗及幼兒數學能力的關係。本研究以103位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分別以「幼兒家庭數學經驗調查表」及「幼兒數與運算能力測驗」測量幼兒的家庭數學經驗及數學能力。結果發現,首先,教育程度愈高的家長提供給幼兒的數學經驗多於教育程度低的家長;但不同收入的家庭所提供的數學經驗並沒有差異。其次,除了計數能力之外,教育程度愈高的家長其子女的各項數學能力皆優於教育程度低的家長之子女。中、高收入家庭幼兒的數學能力優於低收入家庭的幼兒。第三,除了計數能力之外,家庭數學經驗與幼兒的數字系統知識、數字關係、應用問題、計算問題、及整體數學能力有中度正相關。
關鍵字:家庭數學經驗、數學能力
著作名稱:問題基模教學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兒童加減應用題解題表現之成效
年度:2018
類別: 期刊論文 兒童與教育研究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問題基模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兒童解決加減應用題解題的立即及延宕成效。本研究採用控制組前測─立即後測─延宕後測(一週後)設計,以30位在前測應用題解題中有錯誤的國小一年級兒童爲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各15位。實驗組兒童接受十二次的問題基模教學,控制組兒童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處理。研究對象在接受實驗處理前、接受實驗處理後、及接受實驗處理一週後分別接受加減應用題前測、立即後測、及延宕後測表現的評量。研究結果發現,接受問題基模教學的實驗組兒童在改變類及整體加減應用題的解題表現有立即效果;而且在一週後,實驗組兒童在改變類、比較類、及整體加減應用題的解題表現也優於控制組兒童。
關鍵字:問題基模教學、加減應用題解題
著作名稱:學前幼兒工作記憶與加法運算能力之相關
年度:2016
類別: 期刊論文 兒童與教育研究
摘要:本研究根據Baddeley與Hitch(1974)的工作記憶三成份模型,探討學前幼兒工作記憶的發展、工作記憶三種成份之間的關係、以及工作記憶各成份與不同類型加法運算能力的關係。本研究以52位4至6歲幼兒為研究對象,以字詞配對、同中選異及計數廣度作業測量幼兒工作記憶的三個成份:語音工作記憶、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及中央執行,並以加法運算作業測量幼兒的加法運算能力。研究結果發現,大班幼兒的視覺空間工作記憶與中央執行皆優於中班幼兒。其次,幼兒的語音工作記憶與視覺空間工作記憶的相關並未達顯著水準;而中央執行與視覺空間工作記憶有顯著相關,但它與語音工作記憶無相關,大致支持Baddeley的三成份模型。最後,幼兒整體工作記憶表現與加法運算能力有正相關,幼兒的具體物加法運算表現與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及中央執行有正相關,但是應用題加法運算表現只與中央執行有正相關。
關鍵字:工作記憶、加法運算能力
著作名稱:職前幼教師對幼兒數學思考能力分析之研究
年度:2015
類別: 期刊論文 兒童照顧與教育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職前幼教師對於幼兒數學思考的專業注意,32位職前幼教師在看完一位幼兒接受數保留作業晤談的影片之後,根據研究者提供的分析架構分析影片中該位幼兒的數學思考。之後,將職前教師所做的影片分析依據數學內容、描述、解釋、及回應四個向度進行編碼。結果發現,整體而言,職前幼教師展現出專業注意,他們能對這位幼兒的數學思考作出描述、解釋、與回應,但是這些專業注意的技巧還不是很成熟。職前幼教師可以看出影片中的數學內容,對影片的描述有些精緻或很精緻,也可以對幼兒的數學思考提出相關解釋,並作出有關概念澄清、或要求事實的回應。
關鍵字:職前幼教師,專業注意,數學思考
著作名稱:幼兒數與運算能力測驗編製報告
年度:2015
類別: 期刊論文 兒童與教育研究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編製幼兒數與運算能力測驗,用以評量4至6歲幼兒的數學能力。研究者先閱讀相關文獻後,整理出幼兒數學能力的內涵架構,之後編擬20項作業,集結為數字系統知識、數字關係、計數、應用問題、及計算問題等五個分測驗,然後以40位4到6歲幼兒進行預試。研究結果發現,本測驗具有內容效度與構念效度;信度方面,本測驗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在.575至.830之間,大多數作業的重測信度在.630至.905之間。整體而言,本測驗對了解學前幼兒的數學能力具參考價值。
關鍵字:數學能力
著作名稱:幼兒幾何圖形辨識之研究
年度:2014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幼兒幾何圖形辨識的發展,了解不同年齡幼兒對幾何圖形的 辨識是否有差異,並且探討幼兒如何判斷幾何形狀。研究者選取台南市及高雄市幼 兒園120 名4 至6 歲幼兒(男女各半)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自編的「幾何圖形辨 識任務」為研究工具對兒進行個別晤談,以了解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辨識與判斷標準。 研究結果顯示,4 至6 歲幼兒最容易正確判斷的幾何圖形為圓形及典型題型,幼兒對 幾何圖形的辨識大致呈現發展趨勢。在圓形辨識任務、開放圖形題型和類似圖形題 型中發現有年齡差異,5 歲半幼兒的表現優於4 歲幼兒。整體而言,4 至6 歲幼兒大 多是以視覺反應做為幾何圖形的判斷標準,特別是其中的直觀反應;其次是圖形性 質反應,而使用多重反應與其他做為判斷標準出現的次數都很少。最後研究者對結 果進行討論,並作出建議。
關鍵字:幾何圖形、幾何圖形的辨識
著作名稱:學前手足遊戲互動行為之研究
年度:2013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學前手足在家中遊戲互動行為的內容與類型,並比較不同手足組合關係下互動行為的差異。本研究以非參與觀察方式,觀察男生幼兒組與女生幼兒組各一組在家中遊戲過程中所發生的互動行為各10次,並輔以現場觀察記錄與錄影來蒐集資料。經分析與比較資料後發現,兩組幼兒的遊戲互動行為內容皆以日常生活中所經驗的事物為主,男女生組互動行為類型也都是正向行為多於負向行為,其類型與比率大致相似,依序是教導、幫助、一起玩等行為。但是男女生組的負向行為則有些不同,男生組依序為搶奪、爭吵、威脅,女生組依序為衝突、爭吵、控制。
關鍵字:手足、手足關係、手足互動行為
著作名稱:不同情境中學前幼兒加法計算策略之分析:微發生學設計
年度:2013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分析不同情境下(遊戲及課業情境),幼兒解決簡單加法計算題的能力與策略,並以微發生學設計探討這些策略在不同測試階段會有何種變化,最後並分析幼兒加法計算題的錯誤類型。本研究選取47位大班幼兒,在遊戲及課業情境下,於一個月內接受四次簡單加法計算問題測試,之後分析幼兒使用的加法計算策略及其變化。研究結果發現,首先,在遊戲與課業兩種情境下,幼兒的加法計算能力並無顯著差異,但是幼兒解決加法計算題使用的策略則有顯著差異,手指策略在遊戲情境中較多,畫圖策略在課業情境中較多。其次,在課業情境下,幼兒的計算策略在不同測試中使用的次數有顯著差異,但在遊戲情境下幼兒的策略使用則無這種差異。整體而言,隨著測試次數的增加,幼兒逐漸放棄比較具體的計算策略,而改用比較抽象與不明顯的計算策略。最後,幼兒在課業情境出現的錯誤比較多,這些錯誤題目大多集中在「和數為10以上」的題目。
關鍵字:微發生學方法,計算策略,情境
著作名稱:幼兒玩具選擇偏好之研究
年度:2012
類別: 期刊論文 兒童照顧與教育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年齡與性別幼兒的玩具選擇偏好,著重在了解幼兒如何分類傳統所 謂男性化、中性化與女性化玩具。研究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台南縣市三所幼兒園大、中、小 班共96 位幼兒( 男女各半) 為研究對象,請幼兒於研究者自編的「幼兒玩具選擇偏好任務」中, 將15 項玩具分類為適合男生、女生、或男女生皆適合三類。 本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幼兒仍依據性別刻板印象將男性化玩具分給 男生,女性化玩具分給女生,中性玩具的分類也大多認為男女生皆可以玩,幼兒所持的理由大 多以幼兒原先的性別概念或自己的性別角色觀點來判斷。最後,依據發現與結果,本研究針對 幼教師與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字:幼兒玩具選擇的偏好、男性化玩具、中性化玩具、女性化玩具
著作名稱:幼兒數學圖畫表徵之研究
年度:2012
類別: 期刊論文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幼兒在解決數學應用問題時,所繪製的數學圖畫的表徵類型有哪些,以及幼兒數學圖畫表徵類型中的數學思考。本研究蒐集20位大班幼兒在參加一項繪畫解題教學策略的教學實驗中所繪製的300張數學圖畫,參考以往文獻加以分類,並分析其中的特徵,以了解幼兒由圖畫中所透露的數學思考。結果發現,幼兒能將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過程以不同方式記錄,這些外在的數學圖畫表徵有以下類型:連續計數、分離的集合、正式符號的探索、數字及標準符號的使用及其他。其中以「正式符號的探索」出現最多(41.33%),其次是「分離的集合」(40%)。此外,分析這些不同的表徵類型雖然大多是圖畫式意像,但是仍可以看出幼兒的數學思考及使用的計算策略。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作出討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字:表徵、數學圖畫
著作名稱:運用圖畫書進行數學教學對幼兒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運用圖畫書進行數學教學對幼兒數學學習態 度的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受試者為兩班 混齡班中的26 位中班幼兒。把兩班中班幼兒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 實驗組幼兒接受十次運用圖畫書進行數學教學的實驗處理,而控制組 幼兒則只有聽老師念繪本故事。實驗組與控制組幼兒在實驗組接受實 驗處理之前與實驗處理結束之後, 接受幼兒數學學習態度評量(包括 行為、情感與認知成分)的前測與後測。以前測各項分數為共變量, 進行共變數分析,以比較接受實驗處理的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實驗 處理可以增加實驗組幼兒的數學學習行為與時間,但是實驗組幼兒的 數學喜好及學習信心並未顯著優於控制組幼兒。然而由現場觀察及幼 兒的訪談發現, 實驗組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很高的。
關鍵字:運用圖畫書進行數學教學、圖畫書、數學學習態度
著作名稱:五歲幼兒數量表徵之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幼兒教育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數量表徵與抽象化關係之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4、5歲幼兒進行數量表徵的過程與類型、抽象化層次(以數保留概念的發展層次代表),以及這兩種能力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採用個別晤談方式訪談37位4、5歲幼兒,以故事提供情境,進行數量表徵測試與標準數保留測試,並對幼兒的數量表徵類型及抽象化層次加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提供一個具溝通意圖的故事情境下,有62.2%的國小附幼4、5歲幼兒能採用數字表徵集合總數,有70.3%的4、5歲幼兒無法作反省抽象化,也不具有數保留概念,但是約有四分之一的幼兒已進入過渡期。而能使用數字表徵數量的幼兒未必能通過標準數保留測試,但是具有數保留概念(抽象化層次最高)的幼兒一定能使用數字表徵,表示4、5歲幼兒的數量表徵類型層次的發展先於抽象化層次。最後,本文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抽象化,表徵,數保留概念,數量表徵類型
著作名稱:幼兒非正式數學經驗蒐集方法之比較
年度:2010
類別: 期刊論文 幼兒教育
摘要:過去我們對幼兒非正式數學知識的了解,大多來自實驗室研究。受到Vygotsky及Brofenbrenner理論的影響,研究者開始注意到研究日常生活中幼兒數學經驗的重要。本文目的在探討以往研究者如何蒐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發出現的非正式數學經驗,並將這些方法及結果作比較。內容分三個部分,首先介紹研究非正式數學經驗的理論基礎,接著回顧以往研究者蒐集幼兒日常數學經驗的方法及得到的結果,最後對這些方法及所得結果作比較,並提出對未來研究及對成人的建議。
關鍵字:非正式數學,數學經驗
著作名稱:結合圖畫書與數學的教學方式對幼兒數學能力之影響
年度:2009
類別: 期刊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結合圖畫書與數學的教學方式對幼兒數學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受試者為兩班混齡班中的26位中班幼兒。把兩班中班幼兒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幼兒接受十次結合圖畫書與數學教學方式的實驗處理,而控制組幼兒則只有聽老師念繪本故事。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接受實驗處理之前與實驗處理結束之後,接受研究者自編的「幼兒非正式數學能力測驗」的前後測。以前測分數為共變量,進行共變數分析,比較接受實驗處理的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幼兒在「具體物件加法運算」及「加法應用題」的分數顯著高於控制組幼兒。而其他數學能力則兩組無顯差異,但實驗組的表現大多比控制組好。
關鍵字:結合圖畫書與數學、圖畫書、數學能力
著作名稱:父親和幼兒的互動與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之關係
年度:2009
類別: 期刊論文 幼兒保育研究集?
摘要:根據Vygotsky最近發展區的觀點以及鷹架的理論,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父親和幼兒的互動與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的關係。 研究者以方便取樣在台南縣三所幼兒園中,選取32對父親及其就讀大班之幼兒(5到6歲)為研究對象,並以錄影及錄音的方式,請每對父親與幼兒一起進行簡單加法運算遊戲約20分鐘。之後分析遊戲的過程中父親所出現的教導行為有那些,並據以分析父親的親子互動方式;且在親子互動之前及之後對幼兒進行「幼兒簡單加法運算作業」,統計幼兒在作業上的得分。 研究結果顯示:(一)父親與幼兒進行簡單加法運算遊戲時,以「直接指導」出現的次數及比例最高,「距離策略」出現的比例最少。(二) 本研究發現親子互動方式出現的次數及比例,也因為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三)在父親不同的親子互動方式下,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有顯著差異。「直接指導」最能提昇幼兒的簡單加法運算能力。 最後,依據本研究得到的結果,提出教育及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關鍵字:父親-幼兒、親子互動、加法運算能力
著作名稱:陳嘉慧、張麗芬(2008) 幼兒距離、時間與速率概念發展之研究。南大學報,42(1),33-56。
年度:2008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6) 相似性對兒童類比問題解決的影響。兒童與教育研究,2,115-144。
年度:2006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相似情境對5至7歲兒童類比問題解決的影響。目的有三:(1)探討年齡對兒童類比問題解決的影響,(2)探討不同來源相似情境對兒童類比問題解決的影響,(3)探討兒童形成的來源故事表徵對類比問題解決的影響。本研究的設計是3(年齡:5、6、7歲)×4(相似情境:表面相似/結構相似,表面相似/結構不同,表面不同/結構相似,表面不同/結構不同)實驗設計。本研究受試者為148名5、6、7歲兒童,男女各半。這些受試者被隨機分派到四組實驗組及一組控制組中。實驗組受試者會聽到二個在表面特徵與結構特徵上相似或不同的來源故事,之後被要求解決一個標的問題:從一個長、窄口的杯子中取出小珠子,控制組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處理,而直接解決標的問題。解決問題方法有二:加水版本及聯接版本。研究結果發現:(1)兒童的類比問題解決能力並未隨年齡而上升,5歲兒童的表現與7歲兒童的表現一樣好。(2)結構相似能提高兒童類比問題解決能力,結構相似若能加上表面相似,產生的遷移效果更好。(3)能形成表徵(不論是表面或深層結構表徵)都比未形成表徵更有助於類比問題解決。
關鍵字:類比問題解決、表面相似、結構相似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5) 兒童數能力的發展。兒童與教育研究,1,89-109。
年度:2005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過去廿多年來,研究者已經對兒童的數能力有了相當樂觀的看法,本文的重點在回顧這些研究者對兒童數能力所作的研究,此處的兒童是指學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兒童。整篇文章分為四部份,首先說明嬰幼兒數能力的起源,然後介紹學前幼兒數能力的發展、小學低年級兒童所發展出的數能力,最後則是對兒童的數能力作成結論,並探討相關的研究問題。
關鍵字:數能力、非正式數學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3) 幼教老師與幼兒對打鬧遊戲行為的認知。屏東師院學報,18,233-268。
年度:2003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8c) 兒童打鬧遊戲行為之探討。屏東師院學報,11,367-384。
年度:1998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7a) 幼兒解決幾何類比題能力的發展。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10,357-388。
年度:1997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5a) 學前幼兒的類比推理能力。屏東師院學報,8,527-560。
年度:1995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0a) 工作分析及其在教導上的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13,231-264。
年度:1990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89) 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發展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2,249-282。
年度:1989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培養能利他分的孩子
年度:2011
類別: 期刊論文 HESS KIDS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 當數學遇到文學...
年度:2010
類別: 期刊論文 幼教資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4a) 讓我們來談數學。幼教資訊,162,32-40。
年度:2004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3,8月) 管教小小學歩兒有方法。媽媽寶寶,172-173。
年度:2003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8a) 教?不教?幼教資訊,87,40-43。
年度:1998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8b) 暴力主題遊戲的兩難。幼教資訊,90,25-29。
年度:1998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7a) 對兒童發展的新看法─生態學觀點。國教天地,123,22-25。
年度:1997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6a) 孩子真的自我中心嗎?國教天地,115,27-31。
年度:1996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5b) 象徵性遊戲的早期發展。幼教新訊,15,9-10。
年度:1995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4c) 幼兒的類比推理能力,國教天地,103,39-47。
年度:1994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0a) 兒童簡單加減法計算能力的發展,國教輔導,29(5),5-11。
年度:1990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譯(1990d) 知識與教學:新改革的基礎,教育資料文摘,151,145-161。
年度:1990
類別: 期刊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的抑制控制、工作記憶與演繹推理之相關
年度:202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電視收視與執行功能之相關
年度:2020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共讀圖畫書中母親的數學對話
年度:201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臺南市學前幼兒的電視收視現況
年度:201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The Relations between Preschoolers’ Working Memory and Mathematical Competence
年度:201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家庭數學經驗、母親的數學態度與新住民幼兒數學能力之相關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家長後設情緒理念與幼兒情緒調節策略之相關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繪畫解題策略教學對幼兒數學應用問題解題能力之影響
年度:201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使用提問作為解題策略之相關研究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教師評量與同儕提名幼兒外顯攻擊、關係攻擊之相關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類比推理教學對幼兒類比推理能力之效果
年度:2016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職前幼教師課程與幼兒數學思考能力分析之研究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職前幼教師對於幼兒數學思考的注意,32位職前幼教師在看完一位幼兒解決數保留作業之後,根據研究者提供的分析架構分析影片中該位幼兒的數學思考。之後,將職前教師所做的影片分析依據數學內容、描述、解釋、及回應四個向度進行編碼。結果發現,整體而言,職前幼教師展現出專業注意,他們能對這位幼兒的數學思考作出描述、解釋、與回應,但是這些專業注意的技巧還不是很成熟。職前幼教師可以看出影片中的數學內容,對影片的描述有些精緻或很精緻,也可以對幼兒的數學思考提出相關解釋,並作出有關概念澄清、或要求事實的回應。
關鍵字:職前幼教師,注意,數學思考
著作名稱:幼教師覺知幼兒攻擊行為之初探研究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問題基模教學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解決加減應用問題成效之研究
年度:2015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評量幼兒探究能力的初探研究
年度:201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探究能力、廿個問題作業
著作名稱:學前幼兒工作記憶與加法運算能力的關係
年度:201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根據Baddeley與Hitch(1974)的工作記憶三成份模型,探討學前幼兒工作記憶與加法運算能力的關係。本研究以52位4至5歲幼兒為研究對象,以字詞配對、同中選異及計數廣度測量幼兒的工作記憶的三個成份,並以加法運算作業測量幼兒的加法運算能力,這些測驗有良好內容效度,再測信度在.831~.936之間。研究結果發現,工作記憶整體表現與語音工作記憶、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及中央執行三者有正相關;幼兒語音工作記憶與視覺空間工作記憶相互獨立,視覺空間工作記憶與中央執行有正相關。其次,幼兒加法運算能力與整體工作記憶表現有正相關,幼兒的具體物加法運算表現與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及中央執行有正相關;幼兒應用題加法運算表現與中央執行有正相關。
關鍵字:工作記憶、加法運算能力
著作名稱:假扮遊戲中母親對不同性別子女語言使用的差異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在假扮遊戲中,母親對兒子或女兒所使用語言策略是否有差異。研究者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27位5歲以上的大班幼兒及其母親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在幼兒就讀園所,以假扮遊戲玩具進行為時13分鐘的假扮遊戲互動,過程皆錄音錄影。之後將母子遊戲互動過程的對話轉呈逐字稿,再逐句將母親的語言使用分成兩大部份(發話量、語言策略)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發話量部分,母親對兒子和女兒的平均輪流轉換次數無太大差異,母親對兒子的平均發話量較女兒為多。在語言策略部分,母親對兒子與女兒所使用的各種策略次數並無顯著差異,母親對兒子所使用的支持性語言、提供訊息與引起注意等語言策略較女兒來得多;而母親對女兒使用的提問策略較兒子為多。但是不論是發話量或語言策略,不同親子之間仍有很大個別差異。
關鍵字:親子互動、假扮遊戲、語言策略
著作名稱:大班幼兒家庭數學經驗之研究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自我解釋對幼兒數量比較能力之影響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自我解釋對幼兒數量比較能力與策略的影響。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桃園縣一所公立幼兒園47位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數量比較能力前測,經前測篩選出30位數量比較能力未達精熟的幼兒為正式研究對象,將幼兒隨機分派為解解釋實驗者答案組、解釋幼兒答案組及控制組,每位幼兒都接受四次數量比較活動的練習,但依其組別接受不同的自我解釋實驗處理。結果發現,解釋實驗者答案組幼兒的數量比較能力皆優於解釋幼兒答案組幼兒及控制組幼兒,而且他們揚棄前測的長度策略,轉而使用較可靠的對應及計數策略。
關鍵字:自我解釋、數量比較能力、數量比較策略
著作名稱:職前教師對晤談幼兒經驗的反省
年度:2012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學前教師是影響學前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學前教師的專業能力就攸關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個別晤談經驗對職前學前教師的影響,研究對象為42位修習幼兒數學教材教法課程的職前學前教師,他們對幼兒進行包括計數、運算、幾何/空間共九項數學作業的結構式晤談,並分析幼兒的數學能力。由職前學前教師對晤談經驗的反省中發現,一開始他們對晤談幼兒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到後來大多得到正面經驗;從晤談中,職前教師也實際體驗幼兒的數學思考,觀察到幼兒對數學作業的反應與策略;因此大多覺得晤談經驗對未來的學習與教學有幫助。
關鍵字:個別晤談法、職前學前教師
著作名稱:幼兒玩具選擇偏好之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年齡與性別幼兒的玩具選擇偏好,著重在了解幼兒如何分類傳統所謂男性化、中性化與女性化玩具。研究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台南縣市三所幼兒園大、中、小班共96位幼兒(男女各半)為研究對象,請幼兒於研究者自編的「幼兒玩具選擇偏好任務」中,將15項玩具分類為適合男生、女生、或男女生皆適合三類。 本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幼兒仍依據性別刻板印象將男性化玩具分給男生,女性化玩具分給女生,中性玩具的分類也大多認為男女生皆可以玩,幼兒所持的理由大多以幼兒原先的性別概念或自己的性別角色觀點來判斷。最後,依據發現與結果,本研究針對幼教師與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字:幼兒玩具選擇的偏好、男性化玩具、中性化玩具、女性化玩具
著作名稱:幼兒知覺父母親對符合性別玩具偏好之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性別角色,符合性別玩具
著作名稱:幼兒數學圖畫表徵類型之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表徵,表微類型,數學圖畫
著作名稱:幼兒以繪畫表徵解決數學應用問題之初探研究-六位四足歲的幼稚園中班兒童為例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為分析幼兒使用繪畫解決數學問題時的繪畫表徵結構之特徵,並探討幼兒解題時的繪畫表徵結構與解題正確性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六位滿四足歲的幼稚園中班兒童,聽完故事之後進行數學加減法問題的繪畫解題活動,前後共兩次。研究發現,題目的題型、數字的大小、故事長度、圖畫表徵與解題正確性有關;幼兒所呈現的繪畫表徵結構包括「數量的表徵與計數」、「連續計數」、「分開的集合」、「符號的探索」、「直接寫出答案」及「其它」六種;圖畫屬於較高階層的表徵結構的幼兒不一定能有正確的答案,但是無法到達書寫式計算階段的圖畫表徵之幼兒無法獲得正確答案。
關鍵字:繪畫表徵、解決問題、數學應用問題
著作名稱:學前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之探討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教師的教學知識攸關學生的學習成就,廿多年前Shulman首先提出教學知識的模式,這個模式後來經過一些演變與擴展。本文將先回顧這些演變,再將教學知識的概念應用到學前教師教數學時的數學教學知識,最後並作結論。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對加法計算問題圖畫表徵之研究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幼兒在解決數學加法計算題時,所繪製的圖畫表徵類型有那些,以及幼兒使用這些表徵類型的頻率。本研究參考文獻將幼兒在玩遊戲期間,解決加法計算題時的531張圖畫表徵加以分類,結果發現,大約半數(49.7%)的圖畫表徵是使用「分離的集合」的表徵類型,其次是「數字及標準符號的使用」(30.7%),再其次是「連續計數」(14.1%)。最後,本研究對結果作討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對攻擊行為與性別之關係的信念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幼兒對攻擊行為與性別之關係的信念,研究對象為80名中、大班幼兒,男女各半。研究者以四個開放式問題輔以圖片請受訪幼兒推測問題中不同性別的主角可能進行哪種類型的攻擊行為。分析受訪幼兒對於不同性別幼兒可能採用何種攻擊行為的資料後,本研究發現,中、大班幼兒已經形成對攻擊行為類型與性別之關係的信念,他們認為男生會發動外顯攻擊行為,但對於女生的攻擊行為看法則較分歧。
關鍵字:外顯攻擊、關係攻擊、攻擊行為與性別之關係的信念
著作名稱:幼兒家庭數學經驗之探究
年度:2011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一個給你,一個給我:幼兒如何分配物品?
年度:2010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四、五歲學前幼兒在分離量的等量分配能力與策略,研究對象為38位幼兒園中班幼兒,他們必須完成三項等量分配作業:6塊餅乾均分給3隻玩偶、12顆糖果均分給4隻玩偶、及8個巧克力均分給2隻玩偶。分析幼兒分配的正確性與策略後發現,四、五歲幼兒已有很好的等量分配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會受到分配數量大小的影響。幼兒所使用的等量分配策略大多是「每次分配1個物品」策略,但是也有一些幼兒會依作業的不同,採用「每次分配多個數量」的策略。
關鍵字:分配、等量分配、等量分配策略
著作名稱:親子共讀中的數學對話:個案研究
年度:2010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以個案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探討一對親子在共讀繪本過程中如何共同探索數學概念,以及幼兒能否從與母親進行的這個社會活動所提供的鷹架中學習數學。結果發現,共讀繪本引發親子之間出現許多數學對話情節,其中以基數主題最多。而這些數學對話情節大多由母親以發問方式引發,而以引發-回答-評鑑順序進行。對話中也發現幼兒已經有不錯的非正式數學能力。
關鍵字:親子共讀,數學對話
著作名稱:幼稚園中的非正式數學活動之研究
年度:2010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非正式數學活動的內容,研究者請二位幼稚園老師根據「數學活動調查表」記錄自己教室中出現的非正式數學活動。結果發現,幼兒會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現許多不同種類的非正式數學活動,這些活動內容以計數最多,其次依序是唱數、序數及加減運算應用題,而數字比較、數的合成與分解、及位值三項活動並未出現。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作討論與建議。
關鍵字:非正式數學活動
著作名稱:李淑娟、張麗芬(2009,5月) 父親和幼兒的互動與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之關係。海報論文發表於台南大學幼教系主辦「幼教趨勢與議題學術研討會」。(2009/5/14~15)
年度:2009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吳曉玲、張麗芬(2008,5月) 學前教師數學教育信念與數學教學實務之研究。發表於國立台南大學主辦「幼教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2008/5/29~30)
年度:200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陳嘉慧、張麗芬(2007,5月) 幼兒距離、時間與速率概念發展之研究。海報發表於「2007嘉義大學幼兒教育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5/22~23)
年度:2007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4a) 幼兒類比解題能力之研究。發表於八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1994,5,20)
年度:199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4b) 從非正式數學建立幼兒的數學能力。發表於輔英科技大學主辦「幼稚園數學領域課程與教學研習會」。
年度:200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4b) 如何促進父母親與老師的有效溝通。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幼稚園推展親職教育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實錄。
年度:1994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3b) 學前兒童數字意義的獲得。發表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幼稚園課程與教材教法學術研討會」。
年度:1993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88b) 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發展之研究。發表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中心主辦「七十七年國小課程研究學術研討會」。
年度:1988
類別: 會議論文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玩井字棋遊戲與幼兒執行功能之相關
年度:2021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學前幼兒的數字轉碼能力與工作記憶的相關
年度:2021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母親如何在遊戲中支持幼兒數學能力與空間能力的發展?
年度:2019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遊戲本位介入對學前幼兒計算能力與策略的影響
年度:2018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教保人員的數學焦慮、數學教學實務、與提供幼兒之數學經驗的相關
年度:2017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學前幼兒的工作記憶與早期數學能力之相關
年度:2016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幼兒使用提問作為解題策略之相關研究
年度:2015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使用錄影案例提升職前幼兒園教師數學教學知識之研究
年度:2014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學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與成長之長期研究
年度:2013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學前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與成長、及其對小學數學成就的預測效果。研究者研發評量學前幼兒數學能力的工具「幼兒數與運算測驗」之後,對4~6歲學前幼兒進行三次測量,並追?升入小一的幼兒,評量其數學成就,以了解學前的數學能力對幼兒正式上小學之後數學成就的預測力。本研究得到以下結果,首先,「幼兒數與運算測驗」具有信度與效度,可用以評量學前幼兒的數學能力。其次,除了數量比較作業之外,不同年齡組幼兒在「幼兒數與運算測驗」的表現呈現發展趨勢;但是不同性別幼兒的數學能力並沒有差異;社經地位的差異只出現在相對大小及改變類應用問題作業。第三,整體而言,幼兒的數學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測量階段而提升。最後,學前幼兒的數學能力與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成就有中度的正相關,幼兒的數學能力能夠有效預測幼兒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學習。
關鍵字:數學能力,數學成就
著作名稱:作業為基礎的晤談法對職前幼兒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影響
年度:2011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幼兒教師是影響學前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就攸關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作業為基礎的晤談經驗對職前幼兒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影響。研究對象為37位修習幼兒數學教材教法的職前教師,實驗處理是讓職前教師分組對幼兒進行數學作業的晤談,晤談作業包括計數、運算、幾何/空間共九項數學作業。本研究以影片分析方式,在學期初及學期結束時對研究對象進行數學教學知識的測量,內容包括對數學的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認知的知識及教學方法知識三個向度。在比較職前教師在前後測的影片分析層次後發現,整體而言,本研究的介入方案有其效果,作業為基礎的晤談法可以提升職前教師的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認知的知識及教學方法知識。而教學介入效果的大小與數學教學知識的向度及影片的內容品質有關。
關鍵字:作業為基礎的晤談法、數學教學知識、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認知的知識、教學方法知識
著作名稱:幼稚園教師的數學教學實務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補助學術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年度:2010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過去廿多年來的研究指出,幼兒有廣泛的非正式數學能力,再加上各國對數學重要性的重視,因此如何提供好的學前數學教育就倍受關注。但是國內少有研究探討幼稚園教學現場中,教師如何進行數學教學,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了解幼稚園教師的數學教學實務。本研究以六位來自三種不同數學教學類型學前機構的幼稚園老師為研究對象,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前機構為:兼採固定時段及融入教學主題方式、融入教學主題方式、及固定時段方式進行幼兒數學教學。資料蒐集方式包括:請老師填答「數學活動調查表」、教學現場觀察、及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結果發現,這三種不同類型幼稚園中都有許多非正式數學活動,其中以計數、序數及唱數活動最多。但是這三種不同類型幼稚園進行數學教學的做法並不同,「融入教學主題方式」的教室中,數學學習大多來自生活中的非正式學習經驗,但是課程比較沒有系統;「固定時段方式」的教室中,課程、教學方法的結構性非常高;而「兼採固定時段及融入教學主題方式」的教室是比較折衷的做法,既有教師事先設計的分組教學,也有非正式的學習。
關鍵字:數學教學實務,特定數學活動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9) 情境與父母對學前幼兒計算策略的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7-2410-H-024-009。
年度:2009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8) 結合圖畫書與數學以提升幼兒的數學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6-2413-H-024-009。
年度:2008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2001) 相似性對兒童類比問題解決的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9-2413-H-153-003。
年度:2001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9) 幼教老師與幼兒對打鬧遊戲行為的認知。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8-2413-H-153-015。
年度:1999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張麗芬(1996b) 幼兒解決幾何類比題能力的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5-2413-H-153-002。
年度:1996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
著作名稱:谷瑞勉、張麗芬及陳淑敏共同主持(1996c)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課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計畫編號:85-1-M-027。
年度:1996
類別: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