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名稱: | 《理想的讀本─國文3》 |
年度: | 2020 |
類別: |
學術專書
|
摘要: | 陸游〈釵頭鳳〉賞析 |
關鍵字: | 理想的讀本 |
著作名稱: | 焦竑學術研究 |
年度: | 1999 |
類別: |
學術專書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焦竑年譜 |
年度: | 1991 |
類別: |
學術專書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大學國文選 |
年度: | 2016 |
類別: |
學術專書
|
摘要: | 本書編選古今名家詩、文二十六篇,內容跨及古典與現代,分成六大類,每類前皆有導讀,方便引領學生進入該項領域了解其精神內涵。每課除了對作者和本文賞析外,更強化延伸閱讀功能,對所推薦書目內容作簡要介紹。學生可藉由六類領域,深入人文、思想、美學素養,強化學生對閱讀、鑑賞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陳維崧詞沉鬱風格探析──以長調作品中的兄弟唱和之詞為例 |
年度: | 2021 |
類別: |
期刊論文
第十三屆思維與創作暨第三屆語文競賽與文學創作研討會論文集
|
摘要: | 陳維崧詞沉鬱風格探析──以長調作品中的兄弟唱和之詞為例 |
關鍵字: | 陳維崧 |
著作名稱: | 〈顏鈞的儒家經典宗教化詮釋〉 |
年度: | 2016 |
類別: |
期刊論文
《人文研究學報》
|
摘要: | 顏鈞在講學活動中所呈現濃厚的個人色彩,以及其被視為宗教化的傳道活動,即是對陽明的「致良知」之教進行理解和解釋的過程,《顏鈞集》是他經由註解〈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以及闡釋王陽明的「致良知」、王艮的「大成之學」等思想,所進行的一連串談話的記錄。本研究即是在陽明「致良知」之教的系統下,探討顏鈞如何理解與詮釋儒家的心性之學,別開生面地創造出儒家心學系統內,不同視域觀點的轉換,他的成就正是讓儒學宗教信仰化、更貼近百姓生活,貫徹「扭轉儒家和社會下層脫節的情勢」。 |
關鍵字: | 顏鈞、儒學宗教信仰化、詮釋學、三教合一 |
著作名稱: | 〈從「覺民行道」論王艮思想的定位〉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期刊論文
《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
摘要: | 在明代朝綱大壞、國君失格的險惡政治環境下,使得知識份子在出處之間,面臨最大的考驗。王陽明經歷廷杖的屈辱後,在龍場驛悟道的過程,即是從「得君行道」轉向「覺民行道」的重大改變,他藉著講學推動「致良知」之教,即是「覺民行道」構想的落實。王艮所傳的泰州學派繼陽明之後實踐此一理想,其講學活動可視為平民教育的推廣,其目的在於「講學以覺民」,以「百姓日用之道」揭示聖人之道之簡便易從,以「樂學歌」之「樂是學,學是樂」讓平凡百姓樂於向學,其所揭示的易簡之學,有其積極的社會效應,激勵了許多身處社會下層的民眾立定力爭上游的志向,泰州學派所帶動的社會教化功能是值得肯定的。 |
關鍵字: | 覺民行道、泰州學派、王艮 |
著作名稱: | 焦竑融通三教的思想內涵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期刊論文
第六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摘要: | 焦竑融通三教的思想內涵 |
關鍵字: | 焦竑 |
著作名稱: | 論明代中晚期的學術思潮與文學發展 |
年度: | 2000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析論敦煌本韓朋賦的民間文學特徵 |
年度: | 2000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從桃花源記并詩試探陶淵明的理想社會 |
年度: | 2000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焦竑思想的特色 |
年度: | 1999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論明代仿擬古主義的先趨 |
年度: | 1999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談孔子的教育理念: |
年度: | 1999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梅堯臣「東溪」詩賞析 |
年度: | 1999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壇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析論 |
年度: | 1997 |
類別: |
期刊論文
文理通識學術論
|
摘要: | |
關鍵字: | |
著作名稱: | 〈王艮「覺民行道」之講學活動研究〉 |
年度: | 2011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在明代朝綱大壞、國君失格的險惡政治環境下,使得知識份子在出處之間,面臨最大的考驗。王陽明經歷廷杖的屈辱後,在龍場驛悟道的過程,即是從「得君行道」轉向「覺民行道」的重大改變,他藉著講學推動「致良知」之教,即是「覺民行道」構想的落實。王艮所傳的泰州學派繼陽明之後實踐此一理想,其講學活動可視為平民教育的推廣,其目的在於「講學以覺民」,以「百姓日用之道」揭示聖人之道之簡便易從,以「樂學歌」之「樂是學,學是樂」讓平凡百姓樂於向學,其所揭示的易簡之學,有其積極的社會效應,激勵了許多身處社會下層的民眾立定力爭上游的志向,泰州學派所帶動的社會教化功能是值得肯定的。 |
關鍵字: | 覺民行道、泰州學派、王艮 |
著作名稱: | 〈析論北宋詞內涵的深化與開展〉 |
年度: | 2010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論文以兩大脈絡探討北宋詞人如何進行其創作內涵的深化與開展,一方面從花間詞風的延續與深化,探討北宋詞格的提昇,另一方面則從人生無常的感觸與紓解,探討北宋詞境的開展。北宋詞人藉著長調慢詞來深化離情、紓解別愁,詞的意蘊深化,士人終於以詞言志;此外,藉著聚散無常的人生議題,進一步擴展詞的哲理性思想內涵,詞不再局限於抒寫悲懷愁緒,其中尤為特出的是展現士大夫曠達的襟懷。 |
關鍵字: | 北宋詞、詞格提昇、詞境開展、曠達 |
著作名稱: | 陳維崧詞沉鬱風格探析──以長調作品中的兄弟贈答之詞為例 |
年度: | 2018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清代詞家陳維崧,在歷來詞評家的論述中,被評為詞作風格豪壯有餘,沉鬱不足,然經筆者就《迦陵詞全集》十九卷長調作品九百多首詞作,進行分析統計後,發現其中具沉鬱風格之詞作,多達三百一十八首,沉鬱之作不在少數。本文先行探究、闡釋陳廷焯「沉鬱說」之內涵,再以陳維崧長調作品中的「兄弟贈答詞」作為研究對象,依年代先後順序,分析其詞作中沉鬱風格之展現。 |
關鍵字: | 陳維崧、沉鬱說、兄弟贈答 |
著作名稱: | 〈顏鈞的經典詮釋〉 |
年度: | 2013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顏鈞在講學活動中所呈現濃厚的個人色彩,以及其被視為宗教化的傳道活動,即是對陽明的「致良知」之教進行理解和解釋的過程,《顏鈞集》是他經由註解〈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以及闡釋王陽明的「致良知」、王艮的「大成之學」等思想,所進行的一連串談話的記錄。本研究即是在陽明「致良知」之教的系統下,探討顏鈞如何理解與詮釋儒家的心性之學,別開生面地創造出儒家心學系統內,不同視域觀點的轉換,他的成就正是讓儒學宗教信仰化、更貼近百姓生活,貫徹「扭轉儒家和社會下層脫節的情勢」。 |
關鍵字: | 顏鈞、儒學宗教信仰化、詮釋學、三教合一 |
著作名稱: | 〈焦竑融通三教的思想內涵〉 |
年度: | 2012 |
類別: |
會議論文
|
摘要: | 本論文的撰寫,首先進行焦竑三教觀的文獻探討,其次從三教思潮的激盪、陽明之學的繼承與修正兩方面探討焦竑三教觀的形成背景,再次從「無限智心」論述其融通三教的理論依據,最後從其本體論─人心即道、融通三教的心性論─學以復性為宗、融通三教的修養論─情忘心空以契道三方面,探討他如何融通三教的理論并且加以實踐,希望能呈現其「融通三教」的學術特色,藉以釐清焦竑的三教觀是否確如四庫館臣所言「乖迕正經,有傷聖教」,或是在當時盛行三教論的時代思潮下,焦竑「融通三教」的目的是要追求儒家學理與實踐上的圓滿。 |
關鍵字: | 焦竑、融通三教、三教觀、無限智心、復性 |